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谈古论今>>>探究《史记》疑点:商鞅真造反了吗?
 
 文章   发布文章 >>>
探究《史记》疑点:商鞅真造反了吗?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20日 14时29分08秒   来源: 中华网文化论坛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商鞅的个人命运,是一个充满谜团与烟雾的历史大悲剧。

    关于商鞅的结局,史料有两种记载。《战国策·秦策一》记载的过程是:秦孝公病势沉重之际,“欲传商君,辞不受”--秦惠王“蒞政有顷,商君告归”--期间有人劝说秦惠王除去商君--商君从家乡或封地回来,秦惠王就车裂了商鞅。这里的事件逻辑,很接近于正常状况:秦惠王接受了劝说者的两点理由:其一,商鞅权势太重,对君主构成威胁;其二,秦惠王对商鞅有曾经的政治仇恨,应该“图之”;也就是说,应该复仇。

    整个过程4个阶段,简单明白,符合当时政治复仇的残酷现实。结论也很明白:秦惠王杀害功臣。

    但是,《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却很是复杂,过程脉络是:秦孝公死--太子立--公子虔集团告发商鞅准备造反--秦惠王下令追捕商鞅--商鞅逃亡到函谷关下--夜晚未能入住旅店--商鞅逃亡到魏国--魏国没有接纳--商鞅逃亡他国--被魏国堵截并强行驱逐回秦--商鞅重新回秦--商鞅进入封地发兵造反--商鞅武力量装北上--商鞅打到了关中东部的郑县--秦惠王发兵攻打商鞅武装--秦惠王在郑县以东的渑池擒获商鞅--秦惠王杀了商鞅--秦惠王再度车裂商鞅尸身--秦惠王灭商鞅之家。

    这一记载,前后共19个阶段,颇见曲折。

    两则记载的最大差别,是商鞅究竟有没有起兵造反?

    在《战国策》的记载中,整个过程未见举兵造反之痕迹,其真实性很容易为人理解。《史记》的记载,则明确立定了商鞅的造反事实,商鞅的一系列举措,也非常的荒诞离奇。以实践逻辑分析,《史记》关于商鞅结局的记述,疑点非常明显,也很多。让我们进行一番最简单地辨析--

    其一,商鞅的造反动机是什么?《史记》始终未见表现。重大事件未见动机,这在《史记》中很少见。

    其二,公子虔举发商鞅“欲反”,举证事实是什么?也未见记载。

    其三,既有先期举发,可见商鞅造反已经先有预谋。果真如此,在已经发兵追捕的情况下,商鞅为何不直接进入封地举兵,却要匆忙逃亡到“关下”?这个关下,就是函谷关下。战国之秦国,不冠名称而只言“关”字,从来都只是函谷关。如同一个“河”字,只能是黄河,而不是其它任何河流。从地理环境说,从咸阳直奔东南方向的商於,比东出函谷关要近便得多。从军事守备说,从蓝田塬下商於,只要不走武关,就没有军事阻拦;而函谷关却是永远重兵把守的要害之地,道路只有一条,逃亡难度极大,赶到函谷关做什么?期间区别,商鞅想不到吗?

    其四,既然先行逃亡,说明商鞅原本就没有造反预谋,或者此时已经放弃了造反举兵。在逃亡失败之后,商鞅才进入封地举兵--这是有预谋的造反吗?果真如此,期间转变之突兀,说明商鞅分明是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可是,商鞅是脑袋容易进水的人吗?即或是一个平庸的谋反者,也不会如此笨拙。通晓政治军事的商鞅,能在预谋造反之后,还会如此进退失据仓皇失措吗?

    其五,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虚封制,封主对封地没有治权,更没有任意组织武装的权力。商鞅住店,都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而不能入住,为什么一进入商於,就能立即发动“徒属”举兵?这于前述旅店之法治状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可能吗?

    其六,追随商鞅造反的”徒属”,究竟是些什么人?是左右追随者,还是普通民众?如果是忠实于商鞅的左右追随者,商鞅丢下这些人只身逃亡,逃亡失败后再回来,还能发动这些人造反,就是非常荒唐的;以战国之风,这是“负人于前,陷人于后”,是十分恶劣而令人不齿的行为,那些左右还能追随商鞅吗?如果是普通民众,《史记》已经点明“秦人不怜”商鞅,那么,冷漠的民众能不假思索地跟着商鞅造反吗?

    其七,商鞅举兵造反,商於郡县两级官府,竟然没有任何动静,这可能吗?商鞅能在商於造反,未遇任何地方官率军阻拦,而能率军直接北上;在法度严明的秦国,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八,商鞅造反军要进关中,既必须越过武关要塞,又要翻过蓝田高地。期间,至少武关是极其重要的东南要塞,能放任一支造反武装顺利北上吗?

    其九,果真造反,商鞅武装南下进攻秦楚交界的大山地带,不失为当时独立自治的最佳选择。《史记》中的商鞅造反,却直接北上进攻重兵驻守的关中,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目标意义的盲目抉择。以商鞅之才,可能失败于强大的军事压力,但绝不可能失败于如此浅显的谋划。这种造反路径,采之于流言编造的可能性极大。

商鞅的个人命运,是一个充满谜团与烟雾的历史大悲剧。

关于商鞅的结局,史料有两种记载。《战国策·秦策一》记载的过程是:秦孝公病势沉重之际,“欲传商君,辞不受”--秦惠王“蒞政有顷,商君告归”--期间有人劝说秦惠王除去商君--商君从家乡或封地回来,秦惠王就车裂了商鞅。这里的事件逻辑,很接近于正常状况:秦惠王接受了劝说者的两点理由:其一,商鞅权势太重,对君主构成威胁;其二,秦惠王对商鞅有曾经的政治仇恨,应该“图之”;也就是说,应该复仇。

整个过程4个阶段,简单明白,符合当时政治复仇的残酷现实。结论也很明白:秦惠王杀害功臣。

但是,《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却很是复杂,过程脉络是:秦孝公死--太子立--公子虔集团告发商鞅准备造反--秦惠王下令追捕商鞅--商鞅逃亡到函谷关下--夜晚未能入住旅店--商鞅逃亡到魏国--魏国没有接纳--商鞅逃亡他国--被魏国堵截并强行驱逐回秦--商鞅重新回秦--商鞅进入封地发兵造反--商鞅武力量装北上--商鞅打到了关中东部的郑县--秦惠王发兵攻打商鞅武装--秦惠王在郑县以东的渑池擒获商鞅--秦惠王杀了商鞅--秦惠王再度车裂商鞅尸身--秦惠王灭商鞅之家。

这一记载,前后共19个阶段,颇见曲折。

两则记载的最大差别,是商鞅究竟有没有起兵造反?

在《战国策》的记载中,整个过程未见举兵造反之痕迹,其真实性很容易为人理解。《史记》的记载,则明确立定了商鞅的造反事实,商鞅的一系列举措,也非常的荒诞离奇。以实践逻辑分析,《史记》关于商鞅结局的记述,疑点非常明显,也很多。让我们进行一番最简单地辨析--

其一,商鞅的造反动机是什么?《史记》始终未见表现。重大事件未见动机,这在《史记》中很少见。

其二,公子虔举发商鞅“欲反”,举证事实是什么?也未见记载。

其三,既有先期举发,可见商鞅造反已经先有预谋。果真如此,在已经发兵追捕的情况下,商鞅为何不直接进入封地举兵,却要匆忙逃亡到“关下”?这个关下,就是函谷关下。战国之秦国,不冠名称而只言“关”字,从来都只是函谷关。如同一个“河”字,只能是黄河,而不是其它任何河流。从地理环境说,从咸阳直奔东南方向的商於,比东出函谷关要近便得多。从军事守备说,从蓝田塬下商於,只要不走武关,就没有军事阻拦;而函谷关却是永远重兵把守的要害之地,道路只有一条,逃亡难度极大,赶到函谷关做什么?期间区别,商鞅想不到吗?

其四,既然先行逃亡,说明商鞅原本就没有造反预谋,或者此时已经放弃了造反举兵。在逃亡失败之后,商鞅才进入封地举兵--这是有预谋的造反吗?果真如此,期间转变之突兀,说明商鞅分明是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可是,商鞅是脑袋容易进水的人吗?即或是一个平庸的谋反者,也不会如此笨拙。通晓政治军事的商鞅,能在预谋造反之后,还会如此进退失据仓皇失措吗?

其五,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虚封制,封主对封地没有治权,更没有任意组织武装的权力。商鞅住店,都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而不能入住,为什么一进入商於,就能立即发动“徒属”举兵?这于前述旅店之法治状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可能吗?

其六,追随商鞅造反的”徒属”,究竟是些什么人?是左右追随者,还是普通民众?如果是忠实于商鞅的左右追随者,商鞅丢下这些人只身逃亡,逃亡失败后再回来,还能发动这些人造反,就是非常荒唐的;以战国之风,这是“负人于前,陷人于后”,是十分恶劣而令人不齿的行为,那些左右还能追随商鞅吗?如果是普通民众,《史记》已经点明“秦人不怜”商鞅,那么,冷漠的民众能不假思索地跟着商鞅造反吗?

其七,商鞅举兵造反,商於郡县两级官府,竟然没有任何动静,这可能吗?商鞅能在商於造反,未遇任何地方官率军阻拦,而能率军直接北上;在法度严明的秦国,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八,商鞅造反军要进关中,既必须越过武关要塞,又要翻过蓝田高地。期间,至少武关是极其重要的东南要塞,能放任一支造反武装顺利北上吗?

其九,果真造反,商鞅武装南下进攻秦楚交界的大山地带,不失为当时独立自治的最佳选择。《史记》中的商鞅造反,却直接北上进攻重兵驻守的关中,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目标意义的盲目抉择。以商鞅之才,可能失败于强大的军事压力,但绝不可能失败于如此浅显的谋划。这种造反路径,采之于流言编造的可能性极大。

上一篇 :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下一篇 : 中国最强硬时代:唐太宗对蛮族只作战不讲和
您是浏览 羽晗 文章【探究《史记》疑点:商鞅真造反了吗?】的第 8297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羽晗 相关文章
唐朝交通肇事最高判“流放”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甲骨文的辑录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花园庄东地甲骨
二里岗遗址牛骨刻辞
李自健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弥勒佛
 部落主人 羽晗 热门文章谈古论今
30年后人工智能入侵,做不到这四点的孩...
读懂这几个关键词 你就读懂了《庄子》
臣妾之误用 后妃从不自称“臣妾”
古人拜年常用“拜年帖”
贯休真迹发现震惊学术界 乾隆苦苦寻访不...
史上的五大著名错字:皇帝提笔也写错别字
揭秘甲午海战谍报战场:日本情报准备20...
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
除了《红楼梦》曹雪芹还创作了哪部著作?
中国古代的四大笑星:谁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部落文章谈古论今
读懂这几个关键词 你就读懂了《庄子》
30年后人工智能入侵,做不到这四点的孩...
王阳明、曾国藩家书对比:为人忌“傲”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
揭秘甲午海战谍报战场:日本情报准备20...
乾隆帝过端午节有多奢华
立夏—大自然的成人礼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
末代皇帝溥仪:把自行车带进了紫禁城
宋徽宗绘《瑞鹤图》 望安定朝廷内外人心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473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