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谈古论今>>>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
 
 文章   发布文章 >>>
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2年03月25日 08时46分16秒   来源: 广州日报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我和太太在广州参加集体婚礼 张义拭(1918-),原名张聿栻。 山东省莘县人。1936年任税警总团工兵营学兵、工兵班长,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1942年春,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66军新38师114团第1营第1连连长。  抗战胜利后,我们114团1连负责接收黄埔军校,在广州由同乡介绍认识了夫人冯次霞。她是佛山人,当时在广州读书,后来我们举行了集体婚礼,共有38对连级以上军官参加。  2011年12月摄于吉林大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70年前,也就是1942年的3月,为保护中国与盟国最后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援英抗日——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到国境外作战。经此一役,尤其是之后的大撤退,中国军人伤亡惨重。清明将至,今天,我们藉由这些从缅甸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中国老兵之口,来回忆这场战争的惨烈,来祭奠那些捐躯异国的烈士英灵。

    在战史上称为缅甸防御战的一系列战斗中——第200师在同古孤军苦战12天,伤亡达2000多人,歼敌5000多人……同古之役,日军哀叹为“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之一役”;新38师113团经浴血奋战,解救出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7000多人。

    然而,中国远征军入缅时仰光业已失陷,错过了保卫滇缅公路的最好时机,加上盟军之间的勾心斗角、指挥机构叠床架屋,中国远征军此前在缅南的苦战,仅其结果是——“徒使战士之血膏于原野”。

    缅甸防御战失利后,在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参战的3个军、9个师分道撤往印度东北部、滇南和滇西,这支中国军队真正的溃败、灾难与悲剧由此开始,而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军主力(缺第200师)经野人山撤退,更是记录着中华儿女埋骨异域的永远悲怆。

    在缅北野人山的撤退中,还有两支部队的境遇至为悲惨且较少提及。一支是由第5军96师副师长胡义宾率领的师部及287团,辗转奔驰,于1942年8月中旬经江心坡回国,仅存病弱官兵300余人,损失兵员共2500多名,副师长胡义宾遇袭身亡。

    另一支是新28师83团(含84团1营与3营1连),这支部队的撤退线路与胡义宾部基本相同。战史记载,该路军于9月5日返抵云南碧江,从缅甸抹谷至碧江,图上计算约1300公里,足足走了4个月,2000人最后剩下不到200人……

    有多少中国士兵倒在异域撤退的归途中?以第5军为例:该军动员时为42000人,阵亡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剩余2万人。据杜的估算,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10万人,仅余4万人,如果加上新28师的数字,至少有16500人的中国士兵倒在野人山一线。

    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些肖像与口述,来自真正“九死一生”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幸存者。

    70年前,他们是热血的青年,是同古孤军中的一员,是仁安羌与敌搏杀的勇士,是野人山的绝境中挣扎回返的赤子……

    他们从众多牺牲者中生还,烽烟散尽,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他们从那个时代艰苦跋涉而来,将当日的惨烈赤裸裸地展现人前。

    不只是一个老兵在记者面前褪去衣裳,袒露出一个枪疤弹洞,衰老的肌肤包裹着难愈的伤口……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斗都同样伟大,每一次牺牲都同样悲壮,每一个亡灵都令人崇敬,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铭记! 

    至死未能“父母坟前磕个头” 李万芳 (1926-2010),贵州清镇人。第5军补充团重机枪连士兵。随第200师参加第一次入缅抗日。失败后编入预备2师第6团2营4连,参加腾北游击战。因伤流落于高黎贡山区的李万芳的夙愿是“在父母的坟前磕一个头”,至死未尝其愿。 2005年摄于云南腾冲

  因病掉队被部队报了个“死”字   闫廷春(1919-),原名罗廷玉。贵州贵定人。第66军新28师84团士兵。闫廷春从缅甸回国后,因病掉队,部队给他报了个“死”字,由此流落腾冲。 2005年4月摄于云南省腾冲中和

  树上的日本人被他“突突”下来  郭俊超(1919-)。河南省郾城县人。1937年,装甲兵团补充营第3连士兵,第5军新22师65团第2营少尉排长。参加昆仑关战役与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老伴:你多晚去当兵去?  十八岁吧!  记者:您是哪个部队?  装甲兵团补充营第3连。  老伴:你不打仗了吗?参加打日本了吗?在哪儿打?攻什么关?过什么沟?走什么河?好好说!  缅甸老首都,以后搬到仰光……以后经过野人山,我们跑到印度,经过一个多月吧,到达印度蓝姆伽,休养训练3个月,又从中国补充了一个师兵力。我们又编为了(新)22师65团,我在第3连当兵。以后我提升为(中尉)排长,以后在第3连当连长……以后成立新六军,廖耀湘当军长以后,我是22师65团第2营营长……   老伴:唉……上不来气了……胳膊还受伤了呢,日本人没地方跑。 

  与老妹妹相依为命   江润德(1921-)。湖南长沙人。原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第66军新38师通讯营第1连少尉排长,曾参加仁安羌战役,头部重伤。与妹妹均终身未婚,几十年来相依为命。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长沙 

  我们营救了7000英国人   黎模达(1923-)。湖南省株洲市人。1941年入伍,在税警总团学兵队,新38师迫击炮连少尉文书、军医处中尉文书。他所在的部队在仁安羌成功地营救了7000名英国军人。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株洲

     上尉军医何雄(1922-)湖南省新宁县人。1941年毕业于长沙陆军军医大学。中国远征军第5军战地医院上尉军医。1942年3月随杜聿明参加第一次入缅作战。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新宁

     飞机将我从树上扫射下来 汪毅(1920-)。湖南沅江人。第5军装甲兵团士兵,新22师炮兵营观测员。曾参加昆仑关战役、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我在昆仑关负伤了,我的颈部还有弹片,开刀开不了,在兵站医院住院,好了以后被动员到了缅甸。 到了缅甸同古,在同古跟日本人打仗。日本早就准备好了,打不过人家。以后就随杜聿明退却,爬野人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以后重建中国驻印军,我又补充到了印度,在22师炮兵营当观测员。在密支那跟日本人打仗的,日本人飞机来扫射,将我从树上扫掉下来了,(腰部)又负了伤…… 2011年12月摄于辽宁沈阳

    两次入缅许保光(1921-)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人。新38师112团(团长陈呜人)1营(营长李克已)2连士兵,曾参加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2011年11月摄于湖南洞口

    徐鹏(1921-), 原名徐德深、徐楚繁。广东花县人。 1938年3月抓兵入伍,曾参加武汉会战、枣宜会战、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为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96师直属炮兵营士兵,参加第一、二次入缅作战,失败后经野人山回国;1947年至1952年,解放军东北军区总政治部青干一团一大队文化干事;1952年5月转业,在北大荒垦荒。现为黑龙江友谊农场离休干部。 2011年12月摄于黑龙江友谊县

上一篇 : 唐以前“洞房”与新婚无关 古代为“青庐”   下一篇 : 皇帝堪称古代第一“高危”职业 平均寿命仅39岁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漫山几人归】的第 1578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谈古论今
30年后人工智能入侵,做不到这四点的孩...
读懂这几个关键词 你就读懂了《庄子》
臣妾之误用 后妃从不自称“臣妾”
古人拜年常用“拜年帖”
贯休真迹发现震惊学术界 乾隆苦苦寻访不...
史上的五大著名错字:皇帝提笔也写错别字
揭秘甲午海战谍报战场:日本情报准备20...
中国远征军70周年:十万将士赴沙场忠骨...
除了《红楼梦》曹雪芹还创作了哪部著作?
中国古代的四大笑星:谁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部落文章谈古论今
读懂这几个关键词 你就读懂了《庄子》
30年后人工智能入侵,做不到这四点的孩...
王阳明、曾国藩家书对比:为人忌“傲”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
揭秘甲午海战谍报战场:日本情报准备20...
乾隆帝过端午节有多奢华
立夏—大自然的成人礼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
末代皇帝溥仪:把自行车带进了紫禁城
宋徽宗绘《瑞鹤图》 望安定朝廷内外人心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74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