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工艺传承>>>民间工艺>>>满族的枕头顶艺术
 
 文章   发布文章 >>>
满族的枕头顶艺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0年12月11日 21时53分53秒   来源: 中国民族宗教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满族的枕头顶刺绣艺术

  早年满族的枕头呈长方形,长短不一,枕头的两头是用袼褙做成的堵头,堵头一般为正方形,上面用糨糊糊以一层或红、或黄、或蓝、或白等颜色的光华的布面。满族人家炕琴之上整齐叠放着被褥,被褥两侧则整齐摞放着若干枕头,而最显眼的莫过于枕头两侧的枕顶,一个个都是精美的绣片,把居室装扮得温馨雅致。

  满族妇女非常注重枕头顶的制作,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她们闺阁之中的女红之一。枕头顶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是否守妇道、是否会操持家务以及幼年家教如何的主要标准,如果在结婚时拿不出足够数量的枕头顶是要被人笑话的。绣工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妇女的身份、经济实力和受教育程度,枕头顶的多少及在其上面刺绣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她以后在夫家的地位。

  结婚之时是妇女女红的大检阅,新娘要把她们做姑娘时的所有绣片都拿出来,绷在苫布上,叫做枕头帘子,一块苫布上可绷十五至二十对枕头顶,绣得多的要绷几个帘子。

  结婚的前一天把嫁妆送到新郎家,枕头顶是必不可少的嫁妆。送嫁妆时,要由两人用木杆抬着枕头帘子,连同其他嫁妆绕村一周,叫“晾嫁妆”。人们纷纷跑出来观看,并品评绣功的好坏。这些嫁妆,送到男家,安置在洞房内,特别是枕头帘子要挂在最显眼之处,正日子这天洞房简直就成了枕头顶的展览馆。婚礼的第二天新媳妇要将枕头顶送给婆家的长辈及兄长,称之为“散箱子”。妯娌之间还要将各自的枕头顶互相串换,以交流技艺。

  满族女孩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对于她们来说,守妇勤、求妇功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枕头顶艺术归根结底是刺绣艺术的一种,是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在方寸之间的布面上穿插而形成的美丽图案,随着一根小细钢针的上下穿刺,彩线便在布面上形成各种优美的图像、花纹或文字。小小的枕头顶,看似简单,但在构图、用色、绣法上却很讲究,它融合了剪纸、绘画,尤其是国画等多种技艺和技法。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枕头顶刺绣的构图、用线、用色、针法等也各不相同。其针法借鉴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刺绣的技艺和技法,有平绣、包绣、十字绣、纳纱、打子绣、割绣等十几种绣法,线条流畅,针法活泼,绣工精细,图案秀丽,色彩雅洁。

  满族枕头顶刺绣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其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造,另一方面是程式化的模仿。刺绣的纹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界花鸟虫鱼、草木禽兽的形象描绘;二是建筑,以古典式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为主;三是生活中具有装饰性的器物,如花瓶、茶桌、笔筒等;四是几何图案;五是人物故事,尤其是戏曲中的人物故事,如王二姐思夫;六是选自汉族的吉祥图案,如喜鹊梅花、荷花莲子、鱼卧莲、凤凰牡丹、竹梅双喜、榴开百子、刘海破金蟾等;七是诗词书法;八是表示吉祥和祝福的文字,如福、寿、喜、荣华富贵等。这八种题材内容有的单独表现,有的综合表现,最常见的是图案之上配有古诗文或具有吉祥祝福的文字。

  小小的枕头顶是满族妇女驰骋艺术的舞台,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和欣赏收藏价值。

上一篇 : 大吴泥塑:双手变风云   下一篇 : 西藏天珠的历史与工艺鉴赏
您是浏览 若兰 文章【满族的枕头顶艺术】的第 5651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若兰 相关文章
艺术界一朵奇葩:丝绢烙画
寒江独钓壶
宝梵壁画: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东方仙画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潮州木雕“枯木逢春”
竹刻艺术:佳品一物难求
菩萨彩绘漆金木雕像
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部落主人 若兰 热门文章民间工艺
中国民间手工艺绝学传人的欣慰与苦恼
青藏民俗百图--青海湟源排灯
西湖竹骨绸伞 有着“西湖之花”的美称
救救漳州“彩扎”民间艺人肖世华面临“绝...
草色风景芦苇画
巧手麦秆作画闯出艺术人生
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乡土艺术 情系...
树叶中的“山塘风情”
东巴羊皮画
南京工艺大师制作阿育王塔 共用宝石474...
 部落文章民间工艺
民国“五色旗”银质香囊
浙江安吉64岁非遗传承人陈长乐 “爱钻...
“程氏剪纸”传承人做技艺减法 “土气”...
羊皮筏子制作艺人:再脏再臭也放不下这门...
传统民艺走出国门,“胶东窗花”绽放英伦
父女传习内画技艺
甘肃民间艺人醉心“蛋壳雕画” 融入中国...
安徽界首彩陶:古老釉色如今更多彩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探访非遗油纸伞传人毕六福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679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