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国画发展>>>中国年画已成文化符号(三)
 
 文章   发布文章 >>>
中国年画已成文化符号(三)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5日 11时48分14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收集整理 打印】【纠错
       山东杨家埠

      山东年画早期以聊城东昌府和杨家埠的版画为代表,题材以神佛类作品居多,风格粗犷,在明代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后来,山东年画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题材不断扩大;但在画风上又具有自身的淳朴、生动的特点,形成了独特风格。山东年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色彩运用也相当夸张、大胆和浓烈,反差很大;而线条则显得狂放、不拘小节,很有农民画的特殊风味。

        武强年画

       流行于华北一带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主要产于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是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的彩色套印而成的木版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至本世纪初在武强南关的画店近一百四十多家,另外在附近乡村尚有上千户年画作坊,因此武强县有"年画之乡"之称。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结构紧凑、线条粗犷,兼施黑、红、绿、黄、紫、粉等色,对比明快,极富有装饰性。在雕法上有的精细,有的粗细相间,尤以大刀阔斧粗犷自然的刻法见长,以阳刻为主,有的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表现出刀味木趣、笔情墨意,弄成独特的古朴而稚拙的风格。题材主要有戏文故事,风俗时尚、喜庆寓意,娃娃美女,花卉山水等。代表作品有"踏雪寻梅"、"三娘教子"、"赵州石桥"等。

  绵竹年画

 四川绵竹盛产绵纸,为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上好材料。明末清初年间,绵竹年画开始兴旺,到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了兴盛局面。绵竹是中国西南地区年画艺术的最大产地。大都以木版印出轮廓线,再填色、开象而成。它充分吸收了建筑彩绘的用色风格,色彩简单明朗,又不失笔墨点染的手工效果,造型粗犷,色彩艳丽。这在独具特色的"填水脚"(或叫填水足)人物画题材中表现最明显。

        朱仙镇年画

      因产于河南开封市附近的朱仙镇而得名。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当时在朱仙镇有三百多家年画作坊,至清末有七十多家。其中以"万通"、"天兴德"、"德胜昌"、"天义德"较为有名。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阴刻、阳刻两种,有黑白画和套色画两种形式,采用的是手工水印。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二千余种。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佛山年画

     华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于广东省佛山镇(今佛山市)。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乾隆、嘉靖年间。佛山年画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画、神像画两大类。所取题材有各种神像、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特点是线条刚劲、粗放、简练,有木刻趣味。设色多使用大红、桔红、黄、绿等色,有的还吸收了当地铜衬剪纸艺术的特色,在画中人物的盔甲袍带上加饰金银花纹,使神像金碧辉煌,这种强烈的装饰风格可谓佛山年画的一个特色了。

上一篇 : 宋代皇家画院   下一篇 : 中国年画已成文化符号(二)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中国年画已成文化符号(三)】的第 3508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四)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部落文章国画发展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为何耄耋图题材倍受历代中国画家亲睐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剖析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中国当代山水画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一)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二)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四)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一)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815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