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中华文学>>>古典名篇>>>《官场现形记》
 
 文章   发布文章 >>>
《官场现形记》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0年06月29日 09时39分04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李宝嘉 打印】【纠错

    署“南亭亭长著”。即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1867年-1906年),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三岁时丧父,由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少年时代即擅长诗文,中第一名秀才,后来几次考举均落榜。1896年到上海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诱像小说》半月刊。陆续写出了《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等。

  光绪癸卯(1903年)上海《世界繁华报》排印本。光绪甲辰(1904年)粤东书局石印本,有注,六编七十六四。末回结云:尚有续编。石印本,全名为《增注绘图官场现形记》,书首无作者名氏,亦不署年月,书前有序,序后署“光绪癸卯中秋后五日茂苑惜秋生”。初编卷一至卷十二,续编卷十三至卷二十四,三编卷二十五至卷三十六。故为三十六回本。一函九册,为袖珍本,全书共有插图三十八幅,每页均增有注语,似为惜秋生所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世界繁华报馆铅印本。宣统元年(1909年)崇本堂石印本。另外,据阿英《晚清小说史》云:“又有日本知新社光绪三十年(1904年)铅排本,惟著者已易名为日本吉田太郎,显系伪作。”

    小说描述

  《官场现形记》写的多是实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这确是不假。胡适曾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中论说过这种情况:“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胡适对《官场现形记》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和考据,他的话无疑是有根据的。当然,实际上小说中的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未必完全是影射某一个人,而可能是包括这一个在内的几个实有人物的集合。比如小说中的华中堂,可能主要指的是荣禄,但也可能包括了其他某些官僚。小说中华中堂回答贾大少爷请教的问题时说:“多磕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华中堂说的这个秘诀,荣禄可能的确说过,但据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识》载,大学士曹振镛也曾对下属说过,清人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又载,曾国藩每见到地方上来人到京,也总是教以“多磕头,少说话”。这种情况表明,“多磕头,少说话”实际上已成为晚清官场上通行的做官诀窍,同时也说明《官场现形记》确是如孙宝所说,“多实有其事”,又如胡适所说,“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

   由于《官场现形记》在晚清官场上风行,写的又多是实人实事,所以关于此书的种种消息,很快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于是,“慈禧太后索阅是书,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看来慈禧太后读到此书后很是生气,并把清末政令倒行、法纪废弛的责任都归罪到了官员们的腐败,胡来,不争气,她还把《官场现形记》当成了惩办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抓人办人。当那些官员们正摇头晃脑地翻读着这本为他们描形画像的《官场现形记》时,哪里想得到,此时太后老佛爷也正翻看着这部书,盘算着怎么整治他们呢。

    文学素养

  官宦角度,应该是剖析古典文学内容的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如果不懂得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及其变革方面的一些知识,要去解读古典名著,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以"红学"而言,这方面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大家都着重去研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反抗精神,而这未必就是作者创作该书时的初衷。作为一个封建文人,曹雪芹只不过是在反思自己家庭盛衰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描绘贾、薛、王、史这几大家族的盛与衰,来反映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对于个人及其家庭命运的影响,从中探究其盛衰的根源。从作者精心设计的全书人物架构上,以及贾雨村和贾政这两个典型封建官僚的命运上,我们更能看清作者的思想倾向。

    官宦文学

  所谓官宦文学,是艮子先生和谈文先生两人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界定。经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专家学者多次讨论,认为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其内涵:其一为作者的身世;其二为作品的内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兼容并包,对这两种观点都予以吸纳采用了。

   从第一个层面上来说,只要作者出身于官宦世家,或曾经历官场,其所写的作品都应属于官宦文学作品。这些"仕人"的作品,如屈原、陶渊明、白居易、杜甫、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不论是抒情,还是言志,都与作者个人命运及所处环境紧密相联,都具有较浓的政治气息,如不解析作者个人的官场沉浮历程,就无法去读懂他们的作品。当然,这样去界定"官宦文学作品",有些显得过于宽泛,差不多容括了古代文人所创作的全部作品,因为古代文人大多是以"兼济天下"、"出将入相"为自己人生目标的,都有一定的官宦背景。这样便使得其划分失去了实际意义。本书在采用此标准编选作品时,也适当参照了第二层面的标准,即主要选择了我国历史上一些比较知名的政治人物,如韩非、李斯、刘邦、项羽、贾谊、魏征、王安石、岳飞、张居正等人的作品;而对于一些有官宦背景的知名文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则主要根据其作品反映的内容来编选。

   从第二层面上来看,只要作品涉及了封建官僚为官处事等内容,都可以将其归属于官宦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官宦文学作品包括一些政治诗、政治散文以及政论性的文章等。但从纯文学的角度考虑,其构成主体应该是一些古典小说。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红楼梦》,亦或《西游记》、《水浒传》等等,都具有比较浓的政治色彩,都集中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某一侧面或全部。仅从阶级斗争角度理解这些作品,是相当片面的,不可取的。

   总之,为了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繁荣,艮子先生和谈文先生共同选定了官宦文学这一既严肃又相对通俗的课题,并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思想内涵

  《官场现形记》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手段各不同,但都是“见钱眼开,视钱如命”、鱼肉百姓的吸血鬼。 举人出身的王仁开馆授徒,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说读书方可做官,而做官的好处则十分诱人,“点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鸣道。”本书是上不得台面的话,他居然堂而皇之在课堂宣讲。不难想象,这种教育思想熏陶下的门徒,除了祸国殃民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出息?让这种人充斥官场,官场该当是何等的丑态。读书科举而为官原是封建社会取官之“正途”,“正途”尚且如此不堪,其它之途当然是更加等而之下。如捐官,即用钱来买,按官阶定价,只要买方有大把钞票,卖方自可不问钞票来源是否合法,你肯买,出得起价,我则敢卖,放手让你做官。还有一途名曰“军功”,即用官位当奖品颁发打仗立功的人员。而这些军功之士大多是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让刽子手做官办事,谁敢指望他会将事情办得公正明白,贪官污吏们虽各有特点,但亦有相同之处,如让他们理财,他们会大饱私囊;让他办案,他们会放纵真凶,污陷良人;让他们修河,他们会使大堤溃裂,水淹良田;让他们督军作战,他们会让自己的部队一溃千里。

    小说评价

  《官场现形记》是一幅封建社会的官僚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官场现形记》是一部优秀的谴责小说,具有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

    内容提要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上一篇 : 《列女传》卷之七 孽嬖传   下一篇 :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官场现形记》】的第 5647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古典名篇
《牛郎织女传》第十二回 天孙如愿鹊桥重...
《牛郎织女传》第十一回 李金星二次解围 ...
《易经》第四十二卦《益》
《牛郎织女传》第五回 金牛星下凡救金郎 ...
《易经》第二卦《坤》
《易经》第四十一卦《损》
《易经》第四卦《蒙》
《易经》第三卦《屯》
《易经》第一卦《乾》
《易经》
 部落文章古典名篇
《易经》
《易经》第一卦《乾》
《易经》第二卦《坤》
《易经》第三卦《屯》
《易经》第四卦《蒙》
《易经》第五卦《需》
《易经》第六卦《讼》
《易经》第七卦《师》
《易经》第八卦《比》
《易经》第九卦《小畜》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595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