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民间艺术>>>历代民间艺术>>>清朝工艺:牛成果和他的“葫芦牛”
 
 文章   发布文章 >>>
清朝工艺:牛成果和他的“葫芦牛”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6月18日 16时12分24秒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图为牛成果创作的火烩葫芦

 

    5月26日,对于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丁甲庄村“吉祥八宝葫芦”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牛成果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合作社与北京龙湾兴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打造老北京传统火烩葫芦品牌。这也意味着被他研习了20多年的葫芦烙画工艺将大有用武之地。

    农民恋上葫芦画

    “我老牛是个农民,说话比较直,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第一次见到牛成果时,他那略显粗厚的嗓音和黝黑的皮肤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旁边摆放着一满架的火烩葫芦,还真的不敢相信眼前这位45岁的中年人就是被远近人们所称道的“葫芦牛”。

    从事葫芦烙画工作,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功底。牛成果从小就酷爱绘画,小学四年级时因画“四人帮”的漫画形象十分逼真,受到了正在当地小学教书的关国珍老师的重视。从此,他便开始跟随关国珍老师系统地学习国画、漫画和书法。1977年,在关国珍老师的引荐下,又来到北京朝阳区拜师学习工笔狮虎,直至1982年参军。

    入伍后,牛成果看到了诸如剪纸、皮影等很多前所未见的民间艺术。一次战友王日东探家归队,从山东老家带来一个火烩葫芦。“看见它我觉得特别提神,很是古朴好看,同时我也很好奇——在葫芦上烙出来的画居然也可以这么精美。”一直爱好绘画的牛成果开始萌生研习葫芦烙画的想法。不过,身在部队,葫芦难觅,这个愿望也只好作罢。

    1985年,牛成果从部队复员回家。因为家境贫寒,他就进到市区打工。虽然如此,他仍未放弃自己的绘画爱好,并勤练不辍。1987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勾起了他的未圆之梦。

    那是一个星期天,他和几个朋友到潘家园古玩市场去买书画方面的书籍,意外发现在一家古玩店摆放着两把老北京火烩葫芦,据店主讲是清朝流传下来的。由于年代久远,葫芦的表面已出现包浆,深栗红色的光华表面,火烩图案清晰可见,“是一幅关公图气宇轩昂,英雄气概让人仰慕。”牛成果回忆说。“店主还向我介绍说,火烩葫芦是中国传统烙画工艺在葫芦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应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火烩葫芦还曾经成为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呢。”

 

    用电烙铁“画”国画

    “当时我就记起部队里的情形,直觉意识到不能再错过了。不过一问价让我吓一跳,1400块,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当时每月工资才45块钱。”买不起清朝火烩葫芦,牛成果又在潘家园转了好几圈,发现有一个人称“葫芦张”的小贩在卖白葫芦。“白葫芦是品质比较高的一种葫芦,比较适合制作火烩葫芦,每个要好几块钱,当时的钱值钱,我一咬牙,就买了回来练习葫芦烙画。”

    后来他又买到古玩专家王世襄老师的《葫芦的把玩与鉴赏》,书中很详细地介绍了制作火烩葫芦的工具和工艺方法。从此他便开始了对老北京火烩葫芦的学习和研究。

    凭着一把不到100W的电烙铁,结合国画的勾、皴、擦、染等画技,从山水画入手,牛成果把小时候学的工笔狮虎用电烙铁烫在买来的葫芦上。“烙坏的葫芦有将近150个,手也被烫得起泡。真正开始感觉比较满意的作品是7年前的《咏梅》,现在被人收藏着呢。”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小板凳”,牛成果的印象颇为深刻。

    在专门研习工笔狮虎近8年后,他又开始钻研古代人物、花鸟、人物肖像等题材,创作出了《老虎出关》、《十二生肖》等许多精美的火烩葫芦作品。

    “到现在我也不记得自己烙了多少个葫芦,但是觉得自己烙得最好的还是工笔狮虎画,圈内人见了也很佩服。”谈起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牛成果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葫芦牛”变成“宝葫芦”

    带着自己的葫芦作品,牛成果先后在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奖,电视台和报纸都做了报道,“葫芦牛”的火烩葫芦有了一定名气,开始有买主找上门来。在自家收入增加了的同时,牛成果又开始琢磨着怎么把火烩葫芦的生意做大。

    正在此时,北京龙湾兴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韩峰看到了相关报道,上门拜访,提出共同打造“葫芦牛”老北京传统火烩葫芦品牌的建议。两人一拍即合。不过,真正开始做起来时才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制作火烩葫芦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葫芦。而这葫芦起码要符合外形周正、表皮完好、上下能够成比例的标准,有时还需要收购一些奇形怪状的葫芦。“我们现在着重培育一些特大的和特小的葫芦,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风格。为此,我们还请来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来作指导。”牛成果说。

    在此之前,公司已向合作社提前支付了用于购买葫芦的3万元预付款,并向参加合作社的68户农民免费提供了价值约5000元的葫芦接架竹竿。“现在合作的公司先给每户免费提供了4到5棵秧苗,保证他们每棵秧苗能够获利100块钱,以后再逐步扩大种植。”牛成果说。

    其次,还要克服烙画人才短缺的困难。为此牛成果又开始组建田间学校进行技艺传授。目前村里已经有50多个农民报名学习葫芦烙画技艺。

    “现在我们火烩葫芦的销路已经很广了,东南亚那边都有卖的。只一面有图案的葫芦可以卖到2000块,四面都有图案的最低可以卖到3000块钱。”牛成果介绍说,“我们也希望通过一部分农民的带头示范,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

上一篇 : 南京云锦艺术锦绣瑰宝技艺双绝   下一篇 : 中国戏剧“活化石”精美神秘的面具艺术
您是浏览 若兰 文章【清朝工艺:牛成果和他的“葫芦牛”】的第 4992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若兰 相关文章
艺术界一朵奇葩:丝绢烙画
寒江独钓壶
宝梵壁画: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东方仙画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潮州木雕“枯木逢春”
竹刻艺术:佳品一物难求
菩萨彩绘漆金木雕像
立春风俗历史沿革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部落主人 若兰 热门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吉林满族民俗剪纸“嬷嬷人”
从雕刻看明式家具的艺术意蕴
台湾手工艺捏面人
 部落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台湾手工艺捏面人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喜迎重阳节“哈拉虎”曲艺经典再现
苏州刺绣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816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