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论文赏读>>>教育论文>>>论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蕴涵
 
 文章   发布文章 >>>
论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蕴涵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4月17日 10时06分31秒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部落主人: 王红时 打印】【纠错

    摘 要: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两大主要方法论之一, 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剖析了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及其主张,归纳了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的蕴涵,并作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纵观西方心理学产生及其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实证主义,另一个是现象学。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开创的一种的哲学思潮,是实证主义的对立面,主张将现象作为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胡塞尔及其追随者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与其它哲学流派交融的综合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现象学的影响从意动心理学到现代认知心理学,持续了一个世纪。在创立之初,胡塞尔就站在意动心理学的立场批评冯特的经验心理学,50年代,传入美国的现象学构成了人本心理学的方法论。现象学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如知觉、人格、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如格式塔心理学运用现象学方法,强调知觉的能动性和有生机性。
  
  1、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
  
  1.1 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

  胡塞尔主张以现象为现象学的对象。他所谓的现象,实际上是人的意识经验。受这一主张的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将个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或"现象的经验"。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经验,包括人的价值、尊严、需要、动机等内容。罗杰斯用现象场的概念表示个体经验,它既包括意识到的知觉,也包括意识不到的知觉,并认为正是这种主观的现实而不是自然的现实指导着人的行为。他说,人是根据自身而并非现实的知觉来生活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以他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中。正是由于罗杰斯强调个体经验的独一无二性,我们称他为现象学家。

  1.2问题中心论

  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客观的方法作为研究中心,也就是方法中心论。他们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以及方法,而并非它的疑难、问题、功能或目的。"它强调问题必须适合于方法,不适合于方法的问题便遭排斥。这种方法中心论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使它局限在某一方法或技术所能允许的范围内。

  现象学主张把人的主体性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人的主体性问题虽然不符合科学的客观性原则,我们不能因此而拒绝它。心理学家接受了胡塞尔的这一观点,使它成为问题中心论的原则。正确的做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方法顺应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方法。现象学的主体性中心为心理学的方法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础。

  1.3非还原论

  还原论的还原是将较高层次事物的性质看成较低层次的组分、性质机械累加的结果,将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归结为低层次组分的性质和规律。而现象学的还原主张本质的还原、现象的还原。它的还原是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假设和成见,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受现象学方法论影响的心理学家认为还原无助于理解人性,相反还扼制人性,使心理学陷入危机。因此他们提倡在心理水平上研究心理,在行为层次上研究行为。而不是将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还原到较低级的层次上。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就特别提倡独立地研究心理现象,即通过对心理现象本身如实、全面的描述,从而发现现象本身的结构和关系。

  1.4遵循如实描述的原则

  现象学方法强调对经验如实地、不加任何修饰地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象还原,发现意识经验的先验结构,达到本质直观。这一主张受到心理学家的欢迎。屈尔佩说,"科学是经验的,观察是它的方法。如果你需要知道思想,那么就让人们去思维,并让他们描述他们的思维吧。"格式塔心理学家主张先如实描述经验,然后解释经验,所以,它的内省法不排斥对象的意义和价值,是对经验的如实描述;其次是一种直接的、对即刻的当前经验的如实描述,不诉诸任何前提;最后,内省的经验首先是一个整体。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强调对个体经验的如实描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就是对高峰体验如实描述的产物。

  1.5坚持先质后量原则

  现象学重视对本质的研究,质的把握先于量的统计,通过对质的观察,以文字来描述现象的意义。由此引发了心理学家对质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质的分析,注重把质的经验变成量的数据。既然直接经验是研究对象,那么重要的事情是抓住统摄经验的有意义的结构。试验的目的不过是促使这一结果再现和典型表现。马斯洛也强调先把握本质,在一步步趋向量的证实。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贯彻问题原则,更完整地把握人类心理规律,避免由于现有科学方法的缺陷而束缚自己的手脚,不断大胆探索新的领域,并且有利于创立一种同现代心理学性质更为协调一致的逻辑数学体系。
  
  2、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2.1直觉主义

  胡塞尔认为直觉分为两类:第一类所把握的事物是经验的、个别的事物,他们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范畴内,是经验的、感性的、低级的直觉。另一类直觉所把握的事物是概念的、抽象的,如本质、观念、表象等,他们不占空间和时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制约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内省活动,是一种本质的洞察。胡塞尔认为科学思维不仅对经验事物的研究,还包括对经验事物的直觉和观念事物的直觉。现象学是直觉的哲学,直觉就是简单地面向意识所呈现的事物,不受任何前提和逻辑、成见和假设的干扰,即"面向事物本身"。对于心理学家来说,知觉、注意、认知、记忆、想像等都是直觉的不同表现形式。直觉就是面向事物本身,没有任何非理性的色彩。现象学的直觉类似于心理学的内省。胡塞尔把直觉作为获得知识的可靠方法,为心理学家使用内省法找到了一种依据,内省法从此具有了合法性。胡塞尔的直觉主义是认识论的直觉主义,还没发展到人性的直觉主义。

  2.2整体主义

  现象学主张对完整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胡塞尔认为现象本身是一股意识流(詹姆士的思想--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断,而是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能被主体直观描述的,绝非感性观察的各种属性的结合,这是现象学的整体观。整体观的体现有对象问题(现象即本质)和方法(本质即直观:本质的还原先于量的把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经验是整体性质的,即格式塔。这种格式塔所具有的性质就存在于整体之中,整体不是各种元素的总和,它先于元素,决定着元素的性质。了解心理现象的最恰当的途径就是通过整体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的如实描述就是它的主要方法。另外,由于对现象采取整体把握,强调揭示事物的先验本质的目的,采取本质的还原与先验的还原方法,暗含对质的把握的重要性。许多心理学家因此重视质的研究,走从质到量的道路。

  2.3主观范式

  与实证主义相比,由于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导致其研究方法也相应改变。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研究采取的是客观性和定量化的研究,这种研究多是在实验中进行的。但现象学面对直接的经验,它采用的是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设定意识主体与经验对象的意向性关系。然后再还原,寻求心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研究方法会带来极强的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对个案分析时,心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象学研究的主观性,并不排斥现象学研究也采用实验,但它与经典实验是不同的。
  
  3、简短的评价

    现象学方法论是在与实证主义方法论拉锯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反对实证主义的机械论和还原论,提出研究整体的人,强调人的主体经验,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存在和尊严,开辟了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的研究道路。运用现象学方法论研究心理学,反对将人看作机器,看作物,重视人的主观心理活动--现象。反对用研究自然的方法来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主张从人的现实存在出发,用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来研究。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比实证主义的研究更接受人的真实心理。历史地看,现象学方法论扭转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偏向,截制了它在心理学中的消极影响,拓宽了研究思路,扩展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方法,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但是,现象学方法论对实证主义的斗争是片面的,在认识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错误后,它采取了全盘否定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非此即彼,显示了二歧思维模式。所以现象学方法的缺点正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优点。它强调纯粹意识式的直接经验,否定了心理的客观性,歪曲了心理的实质;运用加括号的办法将人和科学前见悬置起来,只依靠个人的主观体验,把心理学限制在纯粹意识领域,将其主管化;强调对人的心理的整体把握,但综合离不开分析,整体离不开部分;他坚持研究的主观性,把质的分析放在量的分析之前,甚至反对量的分析,割裂了心理的质与量的统一。它坚持问题中心,但它的问题是抽去具体的、经验的纯粹意识,决定了其方法只能是主观的。现象学方法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它未触及到实证主义世界观上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现象学把一切现象都看成人的自我意识,它在唯心主义道路上比实证主义走得更远。正因为如此,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它未能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导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刘翔平: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J].心理学报, 1991年第3期。
  [2]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3]秦金亮: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01,6。
  [4]车文博、许波、伍麟: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发展规律的探析[J].心理学,2001,8。
  [5]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彭运石:心理学的整合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
  [7]管健:现象学心理学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1,(3)。

上一篇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 : 学员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
您是浏览 羽晗 文章【论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蕴涵】的第 3290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羽晗 相关文章
唐朝交通肇事最高判“流放”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另类榜单
明朝有十六帝 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甲骨文的辑录
甲骨文的分期与断代
花园庄东地甲骨
二里岗遗址牛骨刻辞
李自健
苏州根雕艺人—潘永乐
弥勒佛
 部落主人 羽晗 热门文章教育论文
新课程实施中优化作业设计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教师以创造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农村高中“学困生”自我认定能力的策...
浅谈自主学习及终生教育能力的培养
我的“国培”历程
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及生理因素浅析
试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
 部落文章教育论文
蔡元培: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浅谈如何适用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
试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
论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论地方高校考风现状、原因及改进对策
关于中美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
试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方式症结
论地方高校考风现状、原因及改进对策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735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