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托《逃亡埃及》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流派。13~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日益形成,佛罗伦萨逐渐成为意大利商业、金融业、学术,尤其是艺术活动的中心。在与中世纪宗教神权文化的斗争中,佛罗伦萨画派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率先确立一种新的世俗文化的倾向。该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创作中,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这种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在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博蒂切利等画家的创作保罗·乌切洛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至于像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也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和工作过。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的中心,它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画家们在作画技法上很讲究步骤。由于意大利气候的原因,画家们较多地使用画布来作画。    15世纪下半叶的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从创作特点和艺术倾向看,可以分为三条主线:以利比、波提切利为代表的作品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而艺术上趋近于贵族;以吉兰达约为代表的画家,崇尚生活表现,人物形象重叙述性;以达·芬奇为代表的画家走的是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从乔托开始,画家们不再以寓言为题材,作品展现的实际是人世间的事物和行为。他们运用自己的技法充分彰显了人类的本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乔托·迪邦多内(Giotto,约1266—1337)简介:            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