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东乡族食俗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东乡族食俗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12月04日 07时19分36秒   来源: 翰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2965 人次 【打印】 【纠错
   东乡族聚居在中国西北部甘肃省境内,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东乡族的日常饮食多为小麦、青稞、玉米、豆子、谷子、荞麦、胡麻和沙甜肥大的"东乡土豆""东乡土豆"水少面饱,沙而甜,含淀粉量高,东乡人常用土豆作点心、醋、粉条等多种食品,深受人民喜爱。 副食是鲜嫩醇香的"栈羊"、牛、鸡、蛋、蔬菜和瓜果。他们一日三餐,饭菜合一、多原料合烹是其饮食的显著特色。如青稞炒面,拌胡麻煮的稠汤;嫩麦穗煮熟磨成长"麦索",拌炒菜、油辣子、蒜泥合食;青稞、豆子混合磨粉,用酸浆水和匀做成面疙瘩;面粉搅成糊,加土豆丁和酸浆水制成的"散饭";稠面浆加韭菜、胡萝卜、咸菜、葱花、辣椒、蒜泥、酸浆水做的"搅团";牛羊头蹄汤加各种粮食煮成的"罗波弱粥"。 东乡族饭食中也有单料单做的,如青稞发酵后蒸熟的"锅塌",硬面团放在琼锅中焐熟的"琼锅馍",发芽小麦磨浆夹在两层薄饼中烙熟的"芽尝",小米面用滚开水搅成糊状在炕洞焐熟的"米面窝窝"。由于许多粮食事前都要粉碎,所以东乡族中每户都有一副小石磨,相当精巧。 在日常饮食中,东乡人特别偏爱土豆制品,几乎餐餐不离。在时在炕火灰中焐,有时放在火上烤,有时加羊肉丝炒,有时煮烂用青稞面、酸菜、蒜泥拌吃,真是百变百吃不厌。 

   东乡人一日三餐,都是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东乡族人吃饭时先敬老人动口品尝,席间吃肉、喝饮时要先敬老人动口。妇女一般另席就餐。凡有客人到家,一定要让客人在炕上的首位坐下(坐位以炕内靠墙的为首位),然后端上盖碗茶、面饼、麦索、辣子炒土豆等款待客人。 

   东乡族的陪客习俗也很有特色,男客人由男主人招待。一般男主人在炕边给客人添茶取饭,自己不坐也不吃,妇女一般避而不见;女客人由女主人招待,女主人可以陪同客人坐下一起吃。 

   在招待来客时,他们要侍立一旁,一再劝客人吃饱、喝好,这叫"伺客",东乡族伺客吃鸡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礼让鸡尖。"鸡尖"是指鸡的尾巴骨。一只鸡炖熟后要剁成13块,即鸡尖(鸡尾)、胯子(两块)、大腿(两块)、勺勺肉(两块)、叉子骨(三块)、翅膀(两块)、鸡头等十三块,长辈吃大块,小辈吃小块,鸡尖最为贵重,一般都献给客人。 

   得到主人所敬"鸡尖"的那位客人,不能立即吃掉"鸡尖",而是要待大家吃到最后时,再夹起"鸡尖",礼让给自己认为有威望的人或同辈人。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常规客套程序,谁也不能随便接受。要是那一位客人吃了"鸡尖",象征他代表大家吃了席上的鸡,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鸡是专为他的光临而宰的,感到十分荣幸、自豪。 

   东乡族的肉制品也是自成章法。如吃羊,全羊下锅清煮;内脏(当地称为"发子")切碎盛于碗中,调进姜米、花椒、葱花、细盐,用笼蒸熟。进餐时,先上"发子"后上全羊,故有"先来的发子又后来的肉香"之说。待到上全羊时,要将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尾等)依次入席,使餐桌上样样俱全。煮过羊的汤,则加精肉少许和各种调料,最后端上,也是求""。 

   东乡族的筵席也别具一格。每逢节庆,都要摆"古隆伊杰宴",意为"吃面食"。主要食品有炸油香、麻贴(油花小馒头)、酥馓(大麻花)、仲卜拉(3 公斤左右的白面蒸馍)、拉拾哈(刀切面)、锟锅子(果糖蛋奶馅料的发酵饼)、荞麦煎饼、芽尝、米面窝窝等。客人来后全部上炕,主人负责招待而不陪吃。 

   开席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致颂词,大家静心恭听,此为"告毕";然后众人边吃边议,山南海北地聊天,此为""。客人的食兴与谈兴愈高,主人愈高兴,说明饭菜精美,客人满意,待客热情。 

   东乡族人在农闲时,往往十来个合得来的人有"打平伙"的习惯,即除一人作东不出钱外,其他人摊份子买只羊到东家连做带吃。以后各家轮流作东。若是东家拿出自养的羊,过后折成钱粮由众人分摊。东家做饭时,要另行准备油香、馒头、盖碗茶(八宝茶、紫阳茶、细毛尖茶均可),并将羊肉煮熟分割成胸、背、肋、前腿、后腿、尾巴六大块,配搭成堆,人各一份;羊杂碎和脖子肉切碎煮汤后,也是人各一大碗,大伙吃不完的食物也可以带回家。东家除一份肉、一碗汤外,还独得羊皮。 

   进餐时,大家高高兴兴边吃边"",不论多长时间,东家都要招待到底。这种聚宴表现出东乡族农民寻求友谊与支持的心理,以及平等合作、睦邻敦亲的愿望。 

   东乡族人喜欢喝绿茶。一般群众每餐都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人喜欢用小茶壶泡茶。茶叶短缺时,人们还采些当地的一种干草当茶叶。东乡人把平时喝茶称作"刮碗子",其中的含义除了喝茶外,还有聊天的意思。 
 
   东乡族的饮食禁忌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基本相同。突出之处在于注重礼仪,例如来客,主人要率领全家成员出门迎候;敬茶端食均需双手呈送;老人坐炕必居上方,老人未食,晚辈不可动筷;媳妇送菜必须躬身进出;晚辈不能当着老人的面抽烟,更不能在自家的老人面前喝酒。 

   特色饮食 

   "麦索"是东乡族风味食品,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稞或大麦,摘下来蒸熟,用小石磨碾制成筷子头大小的柱状体,拌上大蒜、辣椒面吃,独具地方特色,是东乡人用以待客的珍贵食品。有时也用油香、手抓羊肉、鸡肉等待客。 

   "罗波粥"是一种特制的美味可口的肉粥,和回族人爱吃的肉油饭相类似,其作法是,在肉汤里放入小麦、青稞、蚕豆、扁豆、玉米和肉丝,煮成糊状即成,美味可口,若再泡上油香,就是东乡族的上等佳肴。
上一篇 : 苗族赶秋节   下一篇 : 西藏风俗--献哈达
  相关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热门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广东开平泮村灯会:一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盛宴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苗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不离糍粑
民间的节令与传统食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51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