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蜀绣的历史形成及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蜀绣的历史形成及发展过程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10月31日 14时11分19秒   来源: 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052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蜀绣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蜀绣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一具青铜塑像,留存在服饰上的龙纹,据清华大学中国丝绸服饰图案专家黄能福教授鉴定,所塑铜像为君王,服饰上的龙纹为刺绣。由此将蜀绣的起源追溯到了商周时期。蜀绣为丝织品上绣制产物,不易长时间保存,保存极好的也不过一二百年,因此蜀绣历史只能从相关历史物证和历史文献中查找推断。 

  西汉赋学家杨雄在其《蜀都赋》中云“若挥锦绣布,望芒兮无幅”。足见汉时蜀绣的兴繁景象。到西汉末刺绣已成为“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当时艺高的绣女被朝廷官府控制,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为皇室加工缯帛纹绣高级成衣而设立的。因绣品显示出非凡之技而被皇宫贵族们视为珍宝。晋常璩《华阳国志》中详细记载了此蜀中之宝,更将蜀绣与金银珠玉同列。汉末三国时,蜀绣被用来换与易物弥补财政之不足。 

  唐时成都繁华富丽,天下太平而俱于生活享乐。史称“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蜀地偏僻独安,群山环抱,地处川西平原,气候温润祥和,土地肥沃丰润,特适合种桑养蚕,所产丝帛质优量大,为蜀绣的发展奠定了优裕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于成都)。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被王建、孟知祥割据,称为“前蜀”、“后蜀”,后蜀皇帝趋尚享乐,骄奢淫侈,《说郫》:“衍(王衍:王建之子)北巡,至宜昌,泛舟巡阆中,舟子皆锦绣”。韦庄“浣花词”云:“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远轻”。 

  宋代的帝王贵胄、富人大贯,享乐之风盛行,刺绣的需求量大增,刺绣技艺也随之提高。由此也促进了蜀绣的发展,《全蜀艺文志》卷三十四中述:“织纹锦绣,穷工极巧”。《皇朝通鉴》卷十三载述:“蜀工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 

  经世代相传,蜀绣技艺日趋完善,风格逐渐形成。迄今为止,蜀绣针法已发展到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清道光以前,散步于民间的蜀绣艺人已相当众多,并形成许多小型刺绣作坊,民间组织“三皇神会”成立,这是由店主组织工人生产、加工、销售蜀绣制品的专门行会。表明蜀绣已从家庭小作坊走入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的转变过程。当时蜀绣主要分三类:穿货(礼服、霞披、睡衣、挽袖及其它实用品)、行头(剧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采帐、被面等)。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都成立“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设计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蜀绣针法在当时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绣品种类除实用品外,又发展了欣赏品和装饰品。如堂屏(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 

  劝工局设在当时的劝业场,现在的商业场。在劝工局的组织下,民间蜀绣盛行,成都周边郊县如(郫县、新津、邛崃、崇州)刺绣从业人员众多。不少家庭以此为业代代相传,从而产生不少民间刺绣高手。绣技精进,蜀绣名声大噪,据说清代不少宫廷绣源自蜀绣。《成都通览》记载:“劝工局所出绣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当时一批名画家之作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入绣,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产生了一批蜀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远、罗文胜等。据《蜀风》记载,张洪兴等四人绣制的动物四联屏参加了在南洋举办的“巴拿马赛会”荣获金质奖章。之后张洪兴绣制的“狮子滚绣球”挂展,得到清朝廷嘉奖,授予“五品军功”。 

  解放后政府非常重视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于一九五一年成立了三个公私合营的刺绣厂。一九六一年合并为“成都市蜀绣厂”。一九八零年在政府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下,蜀绣厂从和平街迁厂至浣花溪畔草堂东路15号。今天党和政府同样非常重视蜀绣的振兴和发展,在浣花公园旁规划了“锦绣工场”。同时组织了蜀绣厂的改制,使观念陈旧、管理落后、负担沉重的老蜀绣厂重新焕发新春。蜀绣这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颗绚丽的艺术明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和爱护的文化遗产。在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蜀绣新成立了代表四大名绣之一的“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蜀绣将从这里重新起飞,重树辉煌! 
上一篇 : 民间工艺精品-豆塑   下一篇 : 民间手工艺-糖塑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60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