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旧社会的面塑艺术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作为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类别之一。著名的济南面塑老艺人李俊兴曾挑着担子走遍中国各地,还远离国土到过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十几个国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面塑艺术获得了新生,李俊兴被聘到济南工艺美术研究所传授技艺,培养出两代面塑艺人,形成了济南面塑的独特风格。
济南面塑的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于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门。优秀作品《火烧琵琶精》、《老寿星》等,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得到好评。以后又创造出《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霸王别姬》等古装人物作品。这些高仅数寸的小巧玲珑小面人,有的龙腾虎跃,表的婷婷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中不少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有的作品还参加了国际展览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