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三山五岳文化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三山五岳文化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10月11日 20时26分31秒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841 人次 【打印】 【纠错

        人们对于山的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由于山的高大雄伟,以及难于攀登等原因,给人以神秘感,被古人当作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最早的时候,山还是被当作“天梯”,“神仙”之所以能“上下于天”,就是沿着山爬上去的。这样,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便产生了许多“神仙”居山的神话与传说,如西王母在天山瑶池宴请穆天子;昆仑山直达天庭,黄帝居之等。所以,我们的祖宗都以“赫赫我祖,来自昆仑”而自傲。

  在中国古代,《山海经》就对四百五十一座山有所记载。在我国很早就有“三山五岳”之说。传说中的“三山”也因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关于三山的说法很多。江苏省南京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排列,南北相连,称三山;江苏省镇江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世称金口三山;传说中的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称三神山。

  身为一代雄主的秦皇汉武,十分迷信神鬼。据记载,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崂山望“蓬莱”、“瀛洲”。汉武帝也曾来崂山,祀海求仙,以求“长生不老”。至宋代,郡守朱处约在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莱阁,人们称为“蓬莱仙阁”。古往今来又不知有多少名人慕名前往寻访“仙迹”。
  
  五岳之名最早见于《周礼》。五岳地位的确定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尚书》记载,帝尧、帝舜曾巡视四岳,到秦始皇时列入祭祀的名山已达十二座,五岳也包括在其中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天地象征。

  五岳的具体所指,人们通常认为就是今天所说的东岳泰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五岳以其独特的雄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山之尊者”。五岳景观奇特,各有千秋,“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近代诗人魏源如些形象地描绘出五岳的地形地貌特征。五岳文化积淀沉厚,保存着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天子祭祀封禅的岳庙,有佛教和道教的道观和佛院,还有大量文人骚客留下的各种墨迹及大量颂扬五岳的诗文。
  
  五岳,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古代中国人对山岳的一种心理崇拜,是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在地缘方面的体现。五岳对应于五方,标志着天子的疆域是以中原为中心而向四方无限延伸的,五岳只是一个方位的标志,他们就像五根巨大的华表或五扇进出中国的大门,界定了中央之国同荒野边鄙之地的大体框架和格局。

  五岳文化积淀的最底层是自然崇拜,与其他的山岳文化并无根本区别,然而,作为确认帝王最高统治权力的奉顾天命之所在,并为社稷江山建立坐标的五个标杆,五岳原始的自然崇拜被政治化、神化了,渐渐地,五岳不仅具有“出云导雨”的自然神力,而且成为社稷江山一统的标志五岳都在版图之际中,这个王朝就可以说一统天下,否则只能称为割据的或偏安的小朝廷,谈不上“奉天承运”。正是这种政治文化使五岳具有一种威严赫赫的社会形象,更加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东岳泰山

        生态环境 “五岳独尊”的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主峰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所以泰山又被称为五岳之长。泰山自古以为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由于受到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四季景观的变化十分明显:春则遍山吐翠,百花烂漫;夏则云烟缭绕,气象万千;秋则山苍水缓,红叶映天;冬则山舞银蛇,松柏雪帘。在泰山雄伟博大的怀抱里潜藏着秀丽的桃花峪,险峻的龙角山,奇特的天生桥,幽深的灵岩寺,奥秘的后石坞、天烛峪,高旷的岱顶等。雄伟壮观的泰山,数千年来,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宗教神话、书画意境、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等等山水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

  主峰玉皇顶,气势磅礴,拔地通天,被古人视为顶天立地、“直通帝座”的天柱。登上泰山极顶,鸟瞰四周群山,群峰拱岱,众山若丘,俨然有“小天下”的观感。泰山因其高,气候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这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古人得不到科学解释,便产生了神秘感,认为泰山是“出云播雨”、“神灵所居”的天府,因而成为人们崇拜的山神。

  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刻石题字,使泰山成为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二十余处古建筑群,二千二百余处碑碣石刻,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泰山的著名的石刻有稀世珍宝《秦刻石》、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金》、千古之谜《无字碑》、金碧辉煌的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等。其年代,自秦汉至当代,连续两千多年;论书体,真、草、隶、篆,无不齐备;其流派,欧,赵,颜、柳,各呈风采;其内容,大多是点化名山胜景,弘扬民族精神,真是洋洋大观,浩浩古今,把一座朴素、自然的泰山,装点得斯文典雅,成为中国石刻书法艺术的天然博物馆。

  泰山的碑刻作品,最古老、最名贵的当推秦碑,是我们仅存的两处刻石之一。据研究,全文共二百二十三字,前十二行字为始皇刻辞,后十行字为二世元年所刻。相传为李斯小篆书写,笔力劲秀圆健,代表着秦篆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是我们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泰山的摩天楼崖石刻如星星般点缀在盘道两侧。有“擎天捧日”、“峻极于天”、“置身霄汉”、“登峰造极”、“冠盖五岳”,赞颂泰山的崇高雄伟;有“松壑云深”、“月色泉声”、“海日奇观”等,触景生情,描写自然风光;还有大量的历代名人诗句,鼓励人们向上攀登,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等等。岱顶大观峰是泰山上摩崖石刻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乾隆皇帝刻立的草书大字“清摩崖”,南宋金石家赵明诚的题刻以及字体硬大的“壁立万仞”、“弥高”、“青壁丹崖”、“云峰”等等。最负盛名的是唐玄宗时所刻的《纪泰山铭》,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时亲笔撰书所刻,全文九百九十六个字,连同额铭正好一千字。文为隶书,每个字五寸见方,文辞优美,字体道劲。

  浏览胜地 泰山作为浏览审美对象的历史,也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颂歌。最早在泰山留下足迹的名人当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天文学家张衡、文学家蔡邕、学者班固、马融等,都游历过泰山。东汉学者应劭的《泰山封禅仪记》,就是现存最早的游记之一。曹植、陆机、谢灵运、李白、杜甫、苏东坡、徐霞客等人都是泰山风景美学的重要开拓者。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多次游历齐鲁胜迹,咏叹泰山的两篇诗文中,《望岳》最为有名。“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既写出泰山雄奇的神姿,也再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泰山具有特殊的内蕴,即自然山体之宏大,景观形象之雄伟,赋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灿烂,名山历史之悠久。巍巍泰山是古老的,在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新石器时期,泰山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因而,泰山无论在帝五面前,或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世界上很难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样,几千年来深入到整个民族亿万人的心中,并以其自然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性立于世界遗产之林。

西岳华山

       生态环境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部,古称西岳,又称太华山。东西长十五公里,南北宽十公里,是秦岭东段的一座以险峻著名的山峰。华山陡峭挺拔,向以“奇拔峻秀”而驰名海内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势冲霄汉,气吞中原,具有王气之尊。泰山既有北国之雄又有南国之秀。春之鸣泉、夏之飞瀑、秋之红叶、冬之雪凇,四季景色神奇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由五峰组成,东西南北中诸峰,远望状若莲花,直插云霄。华山最高峰南峰海拔二千一百六十点五米,形如刀削,气象森然。主峰周围还有七十多座小峰环卫而立,宛如层层莲瓣。南峰下有避诏崖,据说宋太祖赵匡胤三次宜诏陈抟,前两次他去了京师,第三次坚辞不去,还吟诗道:“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百年”,表示自己拒不做官的决心。

  北峰又名云台峰,海拔一千百一十四点七米,三面绝壁,南有狭窄的苍龙岭通往南峰、中峰。自青柯坪往东,经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沿途险道绝径,悬崖峭壁,突兀凌空,万丈深涧,幽壑莫测,险要异常。“自古华山一条路”,即指此路。这条险道把几处著名的险境连接起来。自青柯坪往东,经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沿途险道绝径,悬崖峭壁,突兀凌空,万丈深涧,幽壑莫测,险要异常。青柯坪海拔一千一百二下五米,是华山高度的一半,是一处较为开阔的山谷台地,其下为幽深的峡谷,其上是危崖绝壁的西峰。它与西峰顶的水平距离只有六百至七百米,而高差竟达一千米。攀登这千米危崖,须经历五大险关,无数险道。站在青柯坪仰观千米悬崖,根本看不到有任何可以登山的路,只见“回心石”三字呈现在眼前,一道铁索斜挂空中。据说是无勇气攀登者即在此回头下山。

  “险光一线开,窄缝夹青天”的千尺幢,是一条沿花岗岩垂直节理风化形成的岩石缝隙,略经人工斧凿而成的竖槽式登山道路,高约三十米,石阶宽仅容身,共三百级左右,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

  相传老子当年看见人们开凿山路艰难,就牵着他的青牛套犁帮助他们辟出了这条路,故名“老君犁沟”。此沟深不见底,路就是在沟壁上凿出的五百余级石磴,游人需敛神屏息扶索而行。登临去台峰,但见山势峥嵘,三面悬崖绝壁,仅有一岭南通,险要异常。从云以峰向东婉蜒走去,经过擦耳崖、上天梯、三元洞,便到苍龙岭。苍龙岭是通往华山东、南、中、中、西诸峰的一架天梯,坡度极为陡峭,南北长达一千五百米,虽凿有石阶,但宽不及一米,两旁为深谷。

  中峰又名玉女峰,传说春秋时期隐士萧史,善吹洞箫,引来秦穆公之女弄玉的爱慕,她弃家至此,与萧史隐居于山中。一日夜,二人乘龙跨风,双双飞升而去,穆公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就是后来的玉女祠。

  东峰又名朝阳峰,登顶可观日出景象,远眺渭河及黄河东流。山峰东壁有图形仿佛巨掌,称“华岳仙掌”,为关中八景之一。传说华山原本与中条山相连,挡住黄河去路,河神左掌托起华山,右足噔离中条山,为黄河开辟了东流入海的通道,并将掌印留在东峰。南峰是华山峰,海拔一千九百九十七米。一峰双顶,东曰松桧峰,西曰落雁峰。峰上苍松翠柏,绵延数里。

  华山西峰又名莲花峰,山体如整块巨石,险峻陡峭。峰上有西峰古刹。山巅的翠云宫前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相传为神话传说《宝莲灯》中主人公沉香劈山救母处。传说唐代书生刘彦昌赴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逗引庙神华岳娘娘。三娘化作大宅,诱他投宿成亲,了却三宿缘分,生下一子沉香。二郎神杨戬听说妹妹三娘犯了天条,把她压在华山巨石下。沉香长大后,得到吕洞宾的指点,练就一身功夫,用神斧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巨石,救也母亲。西峰上有镇岳宫,宫前有一眼井,深达三十米,水味甘醇,名玉井。据说玉井内生长一种千叶白莲,人久服之能延年益寿,故名莲花峰。玉井东北,有石洼如臼,共二十八个,因天上有二十八星宿,恰同这二十八潭对应,故美其名曰“二十八宿潭”;由玉井往北,名金锁关。

  西峰山麓有山间盆地,名为青柯坪。四方开阔,环境幽雅,青柯坪浮苍点黛,密阴如伞。明代在此建有青柯馆,后改名为“太平书院”。坪中紫薇洞为华山第一大洞,原有楼堂殿阁,现存仙观、道院数座。

  文化底蕴 华山自古人杰地灵。帝王经常到此举行“封禅”仪式。华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华山北麓建有华岳庙、玉泉院,山间庙宇古迹众多,历史悠久。相传老于曾隐居山中,此地即为道家圣地。唐代诗人李白曾用“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的优美诗句描写华山与黄河。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密布华山脚下的黄河渭河一带。寻找华夏文化的遗迹,脉在黄河,根在华山。自秦代以来到明清,历代帝王曾多次亲临华山祭祀朝山。华山脚下的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神庙,创建于西汉,至今仍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因其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似,有“陕西故宫”之称。华山曾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是杨修、杨贵妃及隋代皇帝杨坚、杨广故里。

  华山又是道教名山,相传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在此讲经布道,宋代名士陈抟更是将道教发扬光大。华山东道院金天宫、镇岳宫、纯阳观等均为著名道教宫观。华山还有脍炙人口、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巨灵神、宝莲灯、吹箫引凤、博台赌山等神话传说千古佳颂,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中。

  巍峨峻秀的华山,以它旖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神奇的风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景仰。

北岳恒山

       生态环境 恒山又名常山,别名大茂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北部,恒山号称一百零八峰,主峰玄武峰,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海拔二千零一十六点八米,高度居五岳第二,号称"入天北柱".恒山东西绵延一百五十公里,山峦起伏重又叠,昔人以"恒山如行"来概括它的气势.恒山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立,气势雄伟,恒山以山雄、地险、云奇、泉绝闻名于世,被称为“塞北第一山”。古人曾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三教合流”是恒山的最大特色。

  恒山自然风光异常秀美。这里千峰竞秀,层峦叠翠,崖壁峭立,奇洞藏娇,烟云缭绕,溪漳潺流,百鸟争鸣。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后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

  在天峰岭上四望,众峰起伏,长城逶迤,塞上高原的无限美景尽收眼底。有传说神石东飞留下的飞石窟,有流传姑嫂投崖成仙的舍身崖,有高十三米、刻有大字“恒宗”的大字湾,有传为美谈的果老岭,也有“金鸡报晓”、“玉羊游云”、“岳顶松风”、“夕阳返照”等在特定环境和时间中显现的自己景观。

  恒山东部连接太行山地,北瞰幽燕广袤的高原,成为三晋大地天然的屏障,内长城在山上蜿蜒伸展,依次排列着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等古代著名的军事要塞,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被誉为控关带水的“绝塞名山”。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中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

  文化底蕴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大岳。秦始皇时,敕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都浏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恒山以册雄、地险、云奇、泉绝为主要特色。恒宗大殿为主庙,礼北岳大帝。

  与我们五岳名山中的其他四岳一样,恒山满山散布无数历代摩崖石刻。北岳恒山怀抱中的历代名人摩天楼崖石刻近百余处,其中不乏书法及刻技之极品。例如镌刻于浮桥岩左,由明代御史王献臣所书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八个行书大字,又如得一庵附近的古篆“元岳”二字,再如琴棋台旁明代人古从化写的“一局烂柯”等。摩天楼崖刻字不但书道苍古精湛,而且辞义选择大气而警奇。诸如“景对南天”、“统地通天”、“不在人间”、“路接天衢”、“物外仙都”、“瞻天仰圣”和“昆仑首派”等等。

  恒山自古以来就有十八胜之称。今尚存悬空寺、北岳庙、九天宫等十余处。
 
  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峡西崖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末,至今已一千四百多年。悬空寺是恒山十八胜中最佳的一景,全寺有殿宇楼阁四十间,均以在陡崖峭壁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半空中大小殿宇紧贴岩壁,一字排开,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楼阁之间有栈道相如临深渊;谷底仰望,悬崖上如挂彩虹;隔谷遥望,如壁间雏凤。悬空寺地势窄险,面对天峰岭,背倚翠屏峰,风景优美,别具一格。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它是“天下巨观”。当地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道出了寺之奇险。

  北岳最大的特色是该山三教合流,不仅同山,而且共同存在于同一座建筑中。悬空寺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这在国内处是绝无仅有的。全寺建筑分三组,先是三宫殿,为道教天地;里面供奉三教祖师塑像,左为对人孔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为道祖老子。三教殿表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三教合流”的趋向,是中国古代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表征。

  北岳庙,建于明代中期,是恒山主庙,介于玄岳峰南坡半山峭壁下,气势雄伟庄严。庙前有一石阶,共一百零三级,每级高约六十厘米,宽公二十五厘米,倾斜四十度,至此需奋力攀登,方可到达寺庙大门。庙内伫立着体态魁伟的恒山神北岳真君的塑像。该庙是恒山中最为宏伟的建筑。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北岳庙西。北倚凌云阁、斗姆宫,南靠山神庙、疮神庙,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宫院呈正方形,正南开门,正殿内塑有九天玄对母神像。旁有耳殿、配殿和钟鼓楼,结构严谨,布局对称。

        生态环境  嵩山,西汉时被确定为五岳之一,称为中岳。嵩山由太室山、少室山两组山峰组成,太室山主峰海拔一千四百四十米;少室山主峰玉寨峰海拔一千五百一十二米,为嵩山最高峰。嵩山山势挺拔,峰峦起伏,像横卧的中原巨人,故有“嵩山如卧”之说。

  文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嵩山地处古都开封、洛阳之间,雄峙中原,自古为文人荟萃之地,是历代封建帝王经常游览禅祭的场所,宗教、武术、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都和嵩山有着不解之缘。

  嵩山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四九五年),崇信佛教的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传教依山而建,因坐落于少室山山阴的茂密树林中,故名。四九八年后,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传人,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相传达摩在面壁九年后顿悟于此。以后,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天楼创造的。少林武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就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十三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少林寺钏楼前有一块石碑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碑文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少林寺西约三百米的山脚下有一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的葬地,共二百五一余座,佛塔矗立如林。这是我们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墓群。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们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额横匾“少林寺”系清康熙皇帝亲笔所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清乾隆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乾隆帝游祭中岳庙时,路过少林寺,当晚即以方丈室为行宫,即兴题五言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寺门后甬道两旁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唐、宋以后石刻五十余座,称为少林寺碑林。

  中岳庙在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西距登封县城约四公里,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山神的地方,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秦代在嵩山建太室祠,汉武帝时加以扩建,北魏改称中岳庙。现存庙宇为清代北京故宫形式重修后的规模。现存楼、阁、宫、殿等建筑四百余间,建筑宏伟,布局严谨,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庙内尚有唐宋以来的古柏三十余株,庙门还有两尊汉代雕像。

  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官办书院,与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等曾在此讲学。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四八四年)。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隋朝时改为嵩阳观,唐时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更名太乙书院,宋时改名太室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内有汉封“将军”的周代柏树两株,权龄约在三千年以上,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古的柏树。

  嵩山东南麓告成镇北有一座周公庙,庙内有“周公测影台”和“观星台”。相传周朝初年,周公旦在营建洛阳城时,曾在此筑台,“求地中,测土深,正日影,以定四时季节”。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天文台,为元朝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于一二七九年所建。郭守敬利用建筑的针孔成像原理,通过高表测影,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一九天,每年实际仅差二十六秒,与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比早三百年。观星台在天文史和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南岳衡山

        生态环境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衡山县,山势雄伟,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衡山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衡山耸立于湘江之滨,江山相映,相得益彰,清人魏源有“南岳如飞”的赞美。

  有人把“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楼之秀,水帘洞之奇”称为南岳风光之四绝。再加上“磨镜台之幽,试心石之险,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称为衡山之八绝。南岳的人文历史长达四千余年,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佛、道、儒三教汇聚。南岳一度为理学渊薮与宗教福地,曾是道教、佛教相当活跃的地方。历史与山川的融合,形成了南岳一页光辉灿烂的篇章,形成了南岳一种独特文化。

  衡岳千仞起,祝融一峰高。主峰祝融峰海拔一千二百九十米,独峙湘江平原。由于群峰的叠衬和烟云的烘托,祝融峰给人以山矗天止之感。“衡山苍苍人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这些古人的诗句,都形象地描绘了祝融峰的高峻和视野开阔。所以,祝融峰之高被称为“南岳四绝”之一。

  传说祝融峰是上古祝融栖息与安葬之了。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种,因此祝融被人们视为火神。峰上有一座石墙铁瓦的祝融殿,是明代所建。正殿内有七十二根石柱,象征着衡山七十二峰。

  文化底蕴  南岳,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南朝陈光大二年(五八六年),高僧慧思率徒众南来,在此开坛讲经,授徒弘法。自中唐禅宗七祖怀让之后,禅宗一脉在南岳得以开花展叶、弘扬光大,是为“南禅”,从此著称于世。祥光峰下的藏经殿,慧里禅师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因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故称“藏经殿”。此处树多、花多、水多、鸟多,层峦叠翠,林壑幽深,古木参天,景色秀丽,故有“藏经殿之秀”的美名。

  禅宗七祖南宗怀让于唐玄宗开元元年(七一三年)来南岳,在观音寺大力宣扬顿悟禅法。同时,北宗僧人马道一从四川来到南岳,坚持北宗渐悟的修行方法,他每天在一块石头上坐禅修道。怀让见了,就取来砖头在他面前的石头上磨起来,道一觉得很奇怪,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啊?”怀让答道:“磨砖作镜。”道一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道一终于领会了南宗的禅机,拜怀让为师,归服南宗。当年怀让磨镜的磐石至今还在投钵峰上,石上刻有“祖源”两个大字,约七十厘米大小。离磐石不远,有七祖怀让之墓。

  南岳也是道教的一大“洞天福地”。水帘洞,又称洗心泉、洞真源,传说是道教朱陵大帝的居所,位于些盖山下,山清水秀,溪流淙淙,环境清幽。紫盖峰上的泉水,汇集后从石壁上一泻而下,成为高六十多米的瀑布,好像水帘。每当晴日当空,水帘上面,飞虹耀目,五彩缤纷,堪称奇观。石壁当腰有一石镫,瀑布被磴折分为上、下两帘,注入投龙潭。宋人李元甫有《水帘洞》诗云:“一片挂苍崖,分明不惹埃。蹙成珠颗白,垂下水帘来。野燕飞难入,山风卷不开。声声去朝海,天意恋岩隈。”这里还有很多古代的石刻,如宋代的“南岳朱陵洞天”,其中“夏雪晴雷”词,把水帘洞的声、光、色三者都描写得恰到好处,令人回味。唐玄宗曾派人带领道士们在投龙潭祭祀。

  道家认为在祝融峰北面的青玉坛是第二十四福地,仙人经常在夜间到这里来聚会,来去都要从会仙桥经过。相传。深夜还可以听到群仙聚会时奏出的仙乐声。会仙桥是一块宽零点四米左右、长近二米的石板,横架于深壑之上,因为此处极险峻,就成了有没有决心过此桥会神仙的验证,所以又把此桥成为试心石。明代卢仲田有《会仙桥》诗咏道:“烂柯仙人久不会,一桥空对百花开。我来桥上寻遗事,云满空山月潢台。”

 岣嵝峰有一块“禹王碑”。相传夏禹受舜之命治水,始终没有成功。后来,他听说黄帝把一部金简玉书埋藏在南岳,书上有治水之道,于是来到南岳黄帝岩,寻得宝书,按照书上指点,率领人民开山凿石,引洪水入大海。大功告成后,大禹命人在岣嵝峰上刻了一块石碑叫做“禹王碑”。碑正面刻行七十七个蝌蚪文字,背面刻有一行书大字“寿”,年代久远的“禹王碑”给人以神秘之感,也让人发怀古之幽。

  南岳庙有“江南小故宫”之称,位于南岳镇北街尽头,占地面积九百八十五平方米,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最早大约始建于唐朝初年。岳庙为宫殿式建筑。正殿高二十二米。大殿周围都是汉白玉浮雕,上面镌刻着《山海经》中的故事。最著名的是从屋檐到柱基都雕刻着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体现着自古以来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南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有儒家文化,其代表为书院文化。自唐宋至清,南岳书院林立。南岳先后有卢蹯、韦宙、文定、邺侯、集贤等十五所书院。其中南岳书院为唐代宰相邺候李泌之子李繁所建,是全国最早出现的书院之一,藏书极丰,相传过三万轴,后来学者多到此研习、讲学。 

上一篇 : 古朴的箐苗(长角苗)芦笙文化   下一篇 : 宁化的客家风情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4661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