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古朴的箐苗(长角苗)芦笙文化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古朴的箐苗(长角苗)芦笙文化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10月09日 20时04分29秒   来源: 黔途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4794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长角苗

   在贵州省西部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的深山老菁中,聚居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具有独特文化艺术的苗族支系——长角苗。长角苗人虽然几乎与苠隔绝,但他们能歌善舞,乐器古朴独特,曲调低深简明,自成体系。

   芦笙,是少数民族最古老,最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史传是伏羲女娲所作,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我省苗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角苗人不仅把芦笙作为他们民族的代表物,而且还把芦笙与庆曲、祭祀、婚丧融为一体,保持着原来的古朴风格,展现于生活中。

   芦笙分为长芦笙和短芦笙两类型。其结构为竹管,笙斗,簧片三部份构成。长芦笙的管长有二米左右,管的数目有多有少,最常见的有六管,管有长有短,呈圆柱型,最长的中心管顶端安放一支小羊角产生较弱的呜呜呜的共鸣走,音阶低沉,凄婉悠扬,富有感染力。一般两人吹奏或领奏,用于丧事及祭祀活动。短芦笙笙管片尺盈,结构制作与长芦笙相差无异竹管短小,音调产生嘟嘟嘟的高音,允快响亮一般为多人集体吹奏和边舞边奏或年青作伴出外时,边走边奏,是苗家小伙子的随身之物。

   长角苗人的芦笙曲调主要分为舞曲和祭祀曲两种,祭祀曲古朴悠长,雄浑深沉;舞曲节奏明快多变,精犷热烈,是苗族最古老的曲调,曲目若干。芦笙舞是苗家民间自娱自乐的舞蹈之一。其舞蹈为集体舞;长芦笙舞是由两把大芦笙在前领奏领舞,青年男女紧跟其后在芦笙调的带动下边吹边舞,跳跃表演。长芦笙舞主要是在祭祀活动时跳,也可作表演性跳。短芦笙舞则由几个或几十个男女青年跳,小伙子们手捧芦笙,姑娘们舞手巾,边吹边跳,不时变换队形,以独特的风格,富有节奏——按芦笙的旋律时而缅怀吊唁先祖,时而欢快鹞子翻身,时而猎取谷欣喜若狂。“蹲、跳、走”,“滚山珠”,“斗鸡”,“锦织耕作”舞蹈动作质朴逼真,舞步完全与优美的芦笙融为一体。

   芦笙舞多为婚嫁,庆典和喜庆日子表演。从春节起,苗家小伙子背上芦笙,走村串寨寻觅意中人。小伙子每到一家,站在门外以芦笙传情,对歌,唱赢了,革家姑娘才能开门让进家,通过认识,他们继续对歌,双方有意,苗家小伙住在姑娘家成天在附近的草坡上吹奏芦笙,对歌玩乐,增进感情和友谊。

   正月初十为长角苗人盛大的跳花坡日。这天,十二个村寨的长角苗人欢聚在传统的陇戛花坡场上,苗家小伙吹奏着芦笙舞曲,苗家姑娘随后自然围成半圆圈,团支书着花场中央的花树翩翩起舞。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苗家儿女通过跳花,以芦笙为煤,相互对唱飞歌,自由恋爱。长角苗族素有生死相怜之美德,寨中不论哪家有丧事,全族都会不请自来,他们吹芦笙坐夜守灵,跳芦笙舞吹奏唢呐唱酒令歌直至出丧。芦笙跳场的习俗渊远流长,在邻近的乡镇每当开辟一个新场,都得请长角苗人的芦笙队伍去跳新场,适“经日”跳道场,每6天跳一场,连跳7场,以示吉祥。
上一篇 : 在劳动歌舞中形成的诗歌   下一篇 : 三山五岳文化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451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