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7月14日 17时04分55秒   来源: 中华五千年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387 人次 【打印】 【纠错

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 清乾隆 高4.8厘米

     此鼻烟壶通体画珐琅彩,上绘风景图,画面清晰逼真。底书"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

玻璃胎珐琅彩梅竹双清纹鼻烟壶 清 高6·4厘米

玻璃胎珐琅彩双鹿纹鼻烟壶 清 高4·4厘米

"乾隆年制"四字两行蓝料楷书款。

玻璃胎珐琅彩山水人物鼻烟壶 清 高5厘米

      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是一种复全工艺,即将珐琅釉绘于玻璃胎上,经焙烧而成。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的制作,对技术要求较高,因玻璃与珐琅釉熔点接近,温度低了,呈色不佳,温度高了,则胎易变形,故传世的玻璃珐琅彩鼻烟壶极为珍贵。

      北京故宫与台湾故宫均藏有精美的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这类鼻烟壶以乳白色玻璃为胎,造型除扁瓶外,还有八棱形、葫芦式、圆瓶式、灯笼式、椭圆形、四方形、南瓜式、圆筒式等,装饰题材有四季花卉(如茶花、牡丹、月季、英蓉、桂花、桃花等)、花鸟(如荷花鸳鸯、石榴蝴蝶、菊花鹌鹑)、西洋女子、建筑、母婴图、婴戏图、琼台仙阁、仕女等。最早的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是台湾故宫收藏的雍正年制款的竹节式鼻烟壶,这件作品曾在宫廷造办处档案中有过记载。存世较多的是乾隆款珐琅彩鼻烟壶,其款识有楷书、篆书两种,有阴刻、描金、描蓝 3种。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胎质细腻,色彩柔和,有不透明、半透明、透明 3种,所绘珐琅釉色彩淡雅,清新亮丽,绘制精美,烧造优良,是鼻烟壶中最为惹人喜爱的作品。

      鼻烟壶艺术在中国的盛行

      我们不知民间的鼻烟壶生产始于何时,最为确叨的记载是,康熙初期,我国官方便正式生产鼻烟壶。从此,中国工艺匠师们的聪明才智便在鼻烟壶的制造万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国鼻烟壶制作之精美,品种之繁多,造型之丰富,均超过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自康熙、雍正之后,鼻烟壶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那时,人们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敬鼻烟,然后再互相鉴赏鼻烟壶。康熙时,传谕旨清宫造办处,生产鼻烟壶、典章用品、室内陈设品等,用以赏赐皇戚贵族、王公大臣及馈赠外国帝王和使臣。雍正年间鼻烟壶生产进一步扩大,广东生产的“广式玻璃烟壶”也在雍正六年(1728)进入宫中。至乾隆盛世,鼻烟壶的制作在形式、工艺与质地等方面都较前期有了更大的飞跃。

上一篇 : 金山农民画   下一篇 : 翡翠艺术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044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