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福州纸伞艺术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福州纸伞艺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4月06日 13时19分23秒   来源: 翰网    编辑:赵思涵   浏览:2844 人次 【打印】 【纠错

 

        福州有一俗词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伞是福州人生活中常备的一种日用品。福州的纸伞工艺技术,是五代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的时候由中原和江浙一带带进福州来的。到了清朝,福州的制伞业进入了繁荣期。到清末民国初,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其中以中亭街上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该店生产的纸伞晴雨兼宜,既能遮挡盛夏的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倾盆大雨冲淋一小时亦不脱骨,不漏水,伞面的绘画图案色泽不变。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杨常利”纸伞经1170次的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经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因此,该牌纸伞被誉为全国雨伞的冠军。在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广大的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以抵制铁骨布面的“洋伞”。

  福州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如“杨常利”纸伞、伞骨要选用闽北特产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做伞骨,伞面要选用本省特制的棉纸,一把雨伞要经过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杨常利”伞店在选料、上油、绘花等三道工序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工艺风格,即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

  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分有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部艺,五部艺各自独立,分工合作,互相依存,一个人若能完成其中之一即为“全艺”,可见工艺十分专业。“制伞”虽属主流,但也只是完成“伞胚”、“上油”、“装配”等后部分工序,所以它必须由别处买进伞骨、伞柄、伞头等等,另外还得聘请绘花师傅。制伞骨质量最好的是“后洲帮”,代有名师,50年代“后洲帮”张开绿所制绸伞骨握在手中,如同一节麻竹筒,看不见缝隙,注水不漏,堪称一绝。制“伞柄”店最有名的数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艺人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其中程家宝字画具佳,冠绝伞画界;林永钦的花鸟、人物享誉甚高;刘梦秋的“洋山水”也颇有名气。

  福州的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等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人们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

上一篇 : 明清时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艺术   下一篇 : 佛山木版年画:展现民俗 风情浓郁 驱邪迎祥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34829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