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群众热闹的民俗表演。 杨华锋 摄

绚烂的花灯表演。 杨华锋 摄
2月14日晚,来自江苏的林静芳和男友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南正街品尝着土家葛粉,对当地的巡游习俗啧啧称奇:“上午跟着舞龙队伍把附近区域逛了个遍,晚上看着家家户户手挽手汇成巡游的人流。”
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张家界近10万名市民就会携儿带女自发走上城区街头巡游,这天也是民间文艺达人打擂竞技的节日,三棒鼓、渔鼓、大庸硬气功等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表演随处可见。
为了发扬这一民族文化传统,展示当地民间艺术风采,元宵节当日,“幸福张家界 狂欢元宵节”大型群众民族文化活动在张家界市城区举办,20万名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了这一传统文化盛会。
街头“秀团圆”
正月十五当天,张家界市城区所在的永定区被划分为七大板块进行布灯展示。解放路上的“流星雨”、回龙路上的“满天星”、南正街的异形灯,各条街道张灯结彩,且各具特色。当地群众自发的元宵巡游活动也呈现出更加浓郁的张家界味道。
永定区解放路上,市民罗延松把女儿顶在头上,好让女儿能看到人群中舞动的龙灯,他一直紧攥着妻子的手,而妻子的背篓里背着不满一岁的小女儿。在庞大的游行队伍中罗延松并不特殊,他说:“对于我们来说,全家一起上街闹元宵是春节习俗之一,比起除夕夜,孩子更盼望着元宵夜的到来。”
“元宵夜晚家家户户齐刷刷走上街头‘秀团圆’是我们的特色,街坊邻居有绝活的也会走上街头进行表演,这样的传统从我懂事起就有了。”张家界市民龚德华自豪地说。
当天的元宵灯会不仅是永定区市民的狂欢日,更有周边的10多万名群众涌入永定区参加巡游和表演。“除夕夜大家都会在家团聚,元宵夜的街头狂欢更是张家界年味最浓的时候。2012年张家界市城区元宵灯会被评为全国五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还被评为全国春节文化特色地区。”永定区文广新局副局长覃青松说。
打擂竞技艺
“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队伍都会前来表演,白天通过草狮子参加巡游队伍,这套‘人马’晚上再为乡亲们进行傩戏表演。”沅古坪镇的李松涛说。据覃青松介绍,早在元宵节到来几个月前,就有很多群众文艺团队报名要求参加巡游队伍,仅尹家溪镇就有8支龙灯、狮子灯队伍参赛。
除了参加巡游,各个群众文艺队伍还在晚间搭台演出,每个台上都有好几个村进行不同类型的竞演。在永定区解放路、回龙路、南正街不到10公里的街道上,布置有16个大型表演台,当天共有1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沿街巡演、登台打擂。
“我们每年都在这里与其他文艺队伍一较高下,今天我们带来了《土家妹子》等6个舞蹈节目,这些节目都是在平时的表演中琢磨出来的。”表演者龙佳华说。
狂欢在民间
在沿街巡游的龙灯表演后,阳湖坪镇黄家铺周家坊的周笃玉和村民们在街边摆开鼓、小锣、钹等乐器,为市民带来了土家“打镏子”表演。“打镏子主要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流水的声音、鸟的鸣啭。我们土家族人婚嫁、祝寿、报喜等活动中都会用到。所以我特意叫上村里常常表演的人为元宵节助兴。”周笃玉说。
12个纸糊的灯笼上面扎着“八仙”等故事人物,里面点着木油蜡烛,下面接着长柄灯托,栗山村的高花灯在夜里格外显眼。“12个高花灯代表着12个月,这种花灯和舞蹈结合的形式在新年更有辞旧迎新的意义。”栗山村的李世牡介绍。
除此之外,沅古坪镇烽火村则带来了傩戏和草狮子结合的表演。永定区枫香岗乡阳剧团等民间文艺团队带来的阳剧让游客们大饱眼福。
据统计,在本次元宵夜中,有“傩坛吹打乐”、茅古斯表演等近60种中民族文化表演形式亮相。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将随着张家界元宵节这一文化品牌的发展获得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