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土家族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传统艺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0年12月02日 20时19分42秒   来源: 中国网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8608 人次 【打印】 【纠错

    乐器

    咚咚喹

    土家族民间吹秦乐器。主要流行于湘西龙山,永顺和保靖等县的土家族妇女和青少年中。竹制,长约四寸、有发音簧片、管身开三或四孔,秦有两种不同音阶体制。曲牌丰富,一般有固定标题,表演时有独秦,齐秦,或合秦各种不同的演出形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抓走了土家族青年巴涅,其妻冬冬削竹为笛每日吹秦寄思念之情。后人学吹冬冬的调子固名“咚咚喹”。

    勾锣

    土家族打击乐器。又称马锣、锣面直径12至18厘米,是土家族打溜子中的高音锣,居于指挥地位,浒于湘西,鄂西来凤等地。

    歌舞

    花灯

    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土家族的民间歌舞。因地区不同、形成时间、表 演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太相同。一般表演者手拿折扇和花帕巾,上下挥动,边歌边舞,或歌舞交错。上场的人数一般为一旦一丑,或二旦二丑,也有多人表演的集中舞。戏中以旦角为主。曲调丰富,表演时用胡琴,笛子,月琴,三弦,锣,鼓,钹伴泰。花灯因流行地区较广,名称也不同,如湖南城步称为“阳花小调”贵州称“地灯”、“红灯”,也有的根据演唱的时间和内容分为“元宵灯”等。

    八宝铜铃舞

    原是土老师主持祭仪时用的“法具”之一。西阳的土家人传说,八宝铜铃象征着土老师所骑的宝马,系铜铃的五色丝带是马的鬃毛,其舞多模拟养马、洗马、逗马、上马、跨马、 溜马、奔马、勒马等动作,所以又称马舞。

    “摆手舞”

    “跳丧”(也叫“跳撒尔嗬”),是鄂西土家族古老的丧葬祭祀歌舞。跳丧时,由善歌的歌师在亡灵前击鼓叫歌,二人、四人或八人接歌起舞,边唱边舞。一人执鼓领唱,众和,执鼓人以鼓点指挥舞蹈,以鼓点变换曲牌。脚跟鼓点鼓跟脚,无弦乐伴秦。一班人跑小节或几小节就喝一杯酒。舞段有“四大步”,“滚身子”、“么妨姐”、“犀牛望月”等几十种。

    唱腔分高腔,平调两种。

    巴山舞

    在“跳丧”舞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现共有6套。即“半边月”、“靠身子”、“四合”、“风摆柳”、“喜鹊登枝”、“双龙摆尾”。舞蹈步伐多为小平步,点步,四大步等,两人或数十人乃至百多人都能成对参加也可以交换舞伴。巴山舞是土家族现代歌舞的艺术结晶,已成为鄂西地区一种重要娱乐形式。

    “西兰卡普”

    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刺绣的民族。早在秦汉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就已能织成一种精细的“z(上宗下贝)布”。《华阳国志》称这种布为“兰干细布”,说它“织成文如绫锦”。唐代又称其为“溪峒布”。“溪峒布”工艺已十分精湛,《溪蛮丛笑》描绘它“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宋代以后,土家族的纺织技术日益发达,除了一般的土布外,用丝经棉纬织造的,色彩绚丽、工艺精巧的织锦──“西兰卡普”,已逐渐享誉天下。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是在机床窄小的土织布机上,用蓝、黑、红、白等色棉线为经,用各种色彩的丝、棉、毛线为纬,采用挖花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的。具有粗犷洗炼、结构饱满、色彩艳丽、图案奇特的艺术效果。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华。西兰卡普的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现的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其传统图案即达二三百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物象的图案;二是各式几何图案花纹;三是文字图案。这些传统纹样图案多取材于土家族的生活。如虎豹麂鹿的斑纹、锦鸡的彩羽、云彩的云钩、水波的曲钩、拱桥的弯钩、梅花钩,还有蝴蝶扑牡丹、双凤朝阳、喜鹊闹梅、土王五颗印、迎亲图等。近些年还推出了摆手舞、母子情、湘西行、姊妹舞、熊猫图、月是故乡明、湘西边城等等。这些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生动逼真,真实地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等,表现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西兰卡普十分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反衬,强调一种艳而不俗、清新明快和安定、调和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了土家族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

  
    相传,西兰卡普是由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姑娘所首创。西兰是一个心灵手巧、擅长彩织的姑娘,为了在土锦上织出半夜开花的白果花,长期深夜到白果树下观察白果花的形态。嫉妒她的嫂子向公公告状,诬陷她半夜外出与人私通,败坏门风。老人信以为真,竟用拐杖将女儿打死。土家族姑娘们非常怀念、崇拜她,继承了她的绣织手艺,并将土家织锦称为“西兰卡普”。

    编织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姑娘必备的本领。从十一二岁起,她们便要开始学习。待到长大出嫁时,她们所织出的西兰卡普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过去,西兰卡普多用来作被面和其他衣饰,现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深受土家人的喜爱,而且织锦壁挂、锦带、挎包、花被单等还远销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上一篇 : 老仇泥雕民俗情   下一篇 : 吉林满族民俗剪纸“嬷嬷人”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2415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