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汉朝的刺绣和织锦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汉朝的刺绣和织锦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5月09日 21时24分00秒   来源: 文明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4414 人次 【打印】 【纠错

五彩缤纷的汉代织锦

    从汉代开始,由于丝绸之路西域道的开通,丝绸大量输出,使西方各国特别是罗马上层社会对此趋之若鹜,刮起了一股中国丝绸风,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从此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汉代织绣在品种和质量上比战国时代都有很大进步,加之丝绸自汉代才开始大规模外输,同时汉代还实行“均输”政策,在部分地区实行以丝绸实物代替租税,使丝绸成为家庭经济财源,受此刺激,养蚕织丝得到大规模发展,汉代织绣因此大放光彩,在中国丝绸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汉代丝织品总称为帛,有时称为缯。细分则有十多个名目,如纨、绮、缣、绨、绸、素、绢、缟、罗、锦、练、绫、缦、纱、织成等。这当然还值得详细说明,“绢”是指用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素”是白色生绢;“练”是指洁白的熟绢;“纨”是细致的绢;“缣”则是指双丝的细绢;“缟”是指未经染色即未经专门处理过的绢;“缦”是无花纹无着色或说无文采的丝织物;“绸”在《说文》(东汉许慎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中解释为“大丝缯也”,后一般指质地较为细密,但不过于轻薄的丝织物。至于“绮”和“绫”,织素为纹者为绮,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为绫。“纱”则是“纺丝而织之也,轻者为纱,绉者为毂。”绉者又指质地较薄,表面呈皱缩状的丝织物。“罗”指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美观雅致,而且透气的丝织物;“锦”则常指彩色大花纹的提花织物;“织成”是一种名贵织物,类似于纬线起花且双面花纹一致的缂丝织物。

    跟战国时期比起来,汉朝对丝绸的品种分类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出了更多的品种。中国历史常常汉唐(公元618-907年)并称,说的就是汉代的繁荣与强盛跟唐朝不相上下。也只有当一个朝代出现明显的中兴之象,作为特殊外衣的丝绸才可能向专业和精细的方向发展,在各个方面把一个时代打扮得光鲜亮丽。

    丝绸上的图案有绣和织两种加工方法,汉代刺绣就出土实物看,已有多种针法。

    绣花图案不同于织花图案,绣品上的图案花纹形象是用“线”在织物表层来充分表现的,线的走向完全依据针法。战国时期的绣法多为“辫绣”,即多用链环状的针脚组成,这种绣法在汉代仍很普遍。

    西汉时期刺绣工艺和生产都相当发达,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甘肃武威,新疆民丰、河北怀安及古五鹿等地,出土了不少汉代丝绸刺绣残片,从实物分析,当时的绣法已有平针,平针铺绒,辫绣,钉线绣,锁绣等针法。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物最能代表汉代的织绣工艺水平。墓中出土了百余件丝质衣被,鞋袜、手套,整幅丝帛及杂用织物,其中绣品就有40件。这些丝织物色彩斑斓,纹饰图案十分丰富,而且加工技法多样。单凭肉眼就能识别的颜色有近20种,如朱红、深红、绛紫、青、墨绿、黄、棕、黑、白、灰、褐等;纹饰除传统的菱形图案外,还有各种云纹、卷草纹、变形动物纹及点、线等几何纹;花纹的加工技法有织花、绣花、泥金银印花,印花敷彩等。从这里可以看出,汉代丝织已朝着技能专业化方向迈进,工艺日益复杂,技能分工更加细化,从剿丝、捻丝、纺线、到织、印、染、绣,每个环节都开始发展出日益复杂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专用工具和设备,材料。

    印花丝绸则出土有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其中印花敷彩纱上印出的植物枝蔓,蓓蕾,花蕊和花叶,共使用了五种颜色,包括朱红、粉白、墨、银灰、深灰,这应是多次套印的结果,印花线条婉转,色彩十分鲜明。另一件泥金银印花纱的图案由一些小圆点和细密的曲线组成,小圆点为金色和朱红色,曲线为银白或银灰,点与线的套印十分准确,而且没有渍版,胀线的情形,这种印染工艺已远超前代技法之上。以往文献记载秦汉间有夹缬、绞缬、蜡缬三种印染法,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汉代还不止这三种印染方法。

    马王堆汉墓还出有一种“起毛锦”的织物,也显示汉代织造发明了新工艺,而且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起毛锦”是三枚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这种织法织出的花纹有层次,有绒圈,需要有复杂的提花装置和起绒装置才能够织出。

    同墓出土的一件素纱单衣,重量仅48克,而衣长160厘米,袖通长195厘米,除去边缘厚重的部分,纱的实际重量一平方米仅12至14克重,较之现代的一些真丝织物还要轻很多,可以说是薄如蝉翼,这样轻薄的素纱织物,突出地反映了汉代高超的蚕丝缫纺技术。

    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生产已形成了官营手工业、城镇私营手工作坊和乡村家庭副业三种形式并存的生产结构。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成了中国蚕桑丝织生产的主要形式,丝绸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皇帝奖赏臣民也多用丝绸绵绣,内外贸易则将丝绸作为货币使用,国家税收财政更依赖于丝绸的征收。到东汉章帝时,已明确规定,吴地谷贵,以布帛代替租税。

    在官营手工业中,汉代已设有专门的东、西织室,由少府管辖,专门负责生产高级的织绣供皇室使用,官营手工作坊的设立,由于可以不惜工本生产各种高级织物,同时又集中了国内专门人才,因此对丝织工艺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上一篇 : 南京云锦   下一篇 : 宋代缂丝与宋绣欣赏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219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