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旗袍、竹刻——让民间工艺更贴近民间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旗袍、竹刻——让民间工艺更贴近民间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4月28日 16时54分01秒   来源: 中国文明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989 人次 【打印】 【纠错
    传统工艺往往是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物化载体。旗袍制作工艺是这样一种载体,嘉定竹刻也是。现在,它们也都遭遇到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的问题:传承。

    据报载,很多旗袍制作工艺的绝技面临着失传。诸如一镶、两嵌、两滚等特殊技艺,现在年轻的裁缝已不大会制作。而嘉定竹刻更是在百年里,几乎没再出现可撑起一门一派的大匠。

    传统工艺传承之艰巨,当然可以归咎于消费社会人心不古,以及大众化需求需要机器化生产,但恐怕也未必尽然。多少年来,中国旗袍都是表述东方女性美丽的一个象征。而嘉定竹刻虽然曾被讥为“刻件全成商品,竹人变为竹贾”,但其仍然能从晚清衰败以来延续至今,并且时有佳品问世,也说明存在着现实的民间需求。关键还是要看,在着力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如何让这些本身即来自民间智慧的传统工艺重新贴近民间的需求,从民间获得传承的动力和支持,而不要仅仅成为珍藏或是“文化”的代名词。

旗袍,在上海大街上飘逸

    4月23日,两名身着旗袍的模特走上街头。现代的款式、传统的元素,融合进上海街头,并未显得非常突兀。

    旗袍是用来穿的。穿着旗袍,漫步街头,而行人不以为作秀,就好。而于竹刻,借用老艺人蒋玉铭的话,不管孩子学得如何,只要他们愿意亲近竹刻艺术,就好。

    本次“百年旗袍”展演的三位设计师(左起)高春明、一慧、闻红正在给模特试装。

    作为本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重头节目,“百年旗袍展”在12天的展期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前往参观。

    络绎不绝的观众流连驻足,深深沉醉于百年的旗袍风采之中。旗袍在沉寂近半个世纪之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有时代风尚与审美情趣的重叠,又有流行趋势与历史记忆的暗合。然而将旗袍引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时尚设计的创新、消费市场的引导、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多方合力。

旗袍就是这样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旗袍的古典韵味,正与当下出现的怀旧与复古趋势相合。时装设计师借此契机,采撷民族服饰的经典元素、运用现代创新面料、拼贴多种时尚元素,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当代旗袍。此外,旗袍消费日常化的推力在于旗袍制作成本的降低与市场细分的多样,低端与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分野将保证消费的大众化与经典化的共同繁荣。设计界、营销界、传播界、文化界的共谋,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旗袍制作技艺”鲜活传承,使近代中国妇女的“国服”———旗袍真正重生。

代旗袍的制作引入了立体裁剪的工艺。

    在“百年旗袍展”期间,一个春光明媚的午间,主办方邀请了两位模特,穿着设计师专门设计制作的旗袍。徜徉在上海新天地,两位女孩很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谁也没有惊讶,谁也没有诧异。牛仔、短裙、旗袍……在春日的上海街头,一样的青春,一样的美丽。

竹刻,在嘉定老幼间传承

    民间艺人丁黎良在教授9岁的小外孙刻竹技艺。嘉定竹刻工艺就是这样在大手与小手之间传承。

    特制小刀,轻削竹皮,慢磨细打……这是学徒唐哲和俞文华每天的工作。22岁的唐哲是从湖北省荆门市来到嘉定拜师学习竹刻的。俞文华来自浙江东阳,原有一手木雕手艺,现在则是操刀在竹上刻画。上周,又一期嘉定竹刻培训班在嘉定竹刻博物馆开班。

    在嘉定竹刻工作室,竹刻艺人正在创作包含各种元素的竹刻作品。有了竹子和一些简单的刀具,再加上艺人的耐心和执著,就可以创作出精品。

    嘉定竹刻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海内外称其为艺术珍品。诸如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都有嘉定竹刻的收藏和展出。但由于嘉定竹刻系纯手工操作,工艺流程复杂,制作耗时费神,经济效益不高,不少优秀的竹刻艺人纷纷转行,后继乏人。同时由于民间竹刻艺人多是各自为战,也使得嘉定竹刻一时难成气候。新中国成立后,竹刻艺术得到了重视。

    为传承嘉定竹刻,嘉定中小学课堂也开设了竹刻兴趣课程,培养学生对竹刻艺术的了解。

    为了更好传承嘉定竹刻,嘉定启动了“竹刻艺术五年保护计划”, 培养竹刻接班人,政府专门拿出经费,支持各镇、街道开展竹刻培训活动,推荐竹刻老师,与区教育部门联手,在中小学校开设竹刻培训小组、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和展览等活动。2005年12月,嘉定竹刻与顾绣、沪剧、锣鼓书等一起,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收藏的竹刻微雕作品“长乐”。

    目前,嘉定竹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2007年年底,嘉定建起了国内首座竹刻博物馆,集中展示各个年代的竹刻艺术珍品。在民间,各种以竹刻为主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举行得如火如荼。嘉定民间艺人丁黎良, 30多年刻刀在手,在竹子上留下无数印迹。家中的餐桌上、房间里、衣柜内到处都摆放着各个时期的竹刻作品,就连女儿的嫁妆里,也有老丁的竹刻作品“文房四宝”。现如今,9岁的小外孙沈佳龙看到外公在工作台上刻竹,也拿起刻刀学起竹刻。

    竹刻老艺人们还走进学校,为喜爱竹刻的学生传授技艺。当地有名的竹刻艺人、第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得主蒋玉铭说:“不管孩子们学得如何,他们愿意亲近竹刻艺术就是好事。”

上一篇 : 工艺石雕-猛虎下山   下一篇 : 明代竹刻《庭院婴戏图》笔筒
  相关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热门文章 (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5124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