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岩寺辟支塔]
宋代,灵岩寺佛教罗汉像开始雕塑,此后,越元、明二朝,始告竣工,成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之一。
灵岩寺位于山东长清灵岩山,相传该寺始建于前秦永兴(357~359)年间,宋时,通称“十方灵岩禅寺”,成为著名佛家寺院。院中有许多宋、明时代的佛教塑像,主要是泥塑罗汉像。这些罗汉像体腔内还藏有各种重要文物,如铜镜、钱币、丝制内脏以及墨竹题记。有一尊泥塑还以铁罗汉为内胎,可知这些罗汉像是经过多次修塑而成的。根据碑传等材料推断,最早在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塑造32身,元致和元年(1328)又对其重新加以妆塑。现今所存的塑像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整的。

[灵岩寺泥塑]
这些泥塑身高1.6米左右,呈环状置列于殿内四周下层壁坛之上。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形象逼真,刻画了不同年龄和身体特征的差异。宋代泥塑已掌握了相当成熟的解剖学知识,其形态结构合理,脸呈长方型,鼻梁高起,眉弓隆突,轮廓清晰,衣纹刚劲有力,又富于质感,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精神状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