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各族游艺习俗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各族游艺习俗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4月14日 16时18分38秒   来源: 游友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522 人次 【打印】 【纠错
    唱吉利:汉族游艺习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正月初一或春节期间,民间 能歌善舞者自发地组成队伍,舞着竹龙,敲锣打鼓地去各茶庄、街头、地 坝游行。每到一处,队伍中的歌师要唱吉利。先叁拜龙神,赞颂龙神:“黄龙头一点金,一点光芒照乾坤,照定九州并万国,普天之下共太平。” 沿途不少人家,为求吉利,便把龙灯与歌师请进家中,龙头舞动,歌师唱 吉利歌。主人燃香烛,放鞭炮,并给予一定酬金。 

    抢鸭子:汉族游艺习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端午节这天,善游泳者自发地会聚于附近的河边,进行抢鸭子的游戏。 
       
    摔跤:彝族传统游艺活动。每逢年节和喜庆场合,邻近村寨的人们都要联合进行摔跤比赛,场面十分热闹。按习俗,获胜的摔跤手将成为姑娘们的偶像,优先赢得姑娘的爱情。 
     
    磨秋:彝族游艺习俗。又称磨礅秋等。取一根长1米-2米的硬木竖于场地中央,顶端稍尖,作为轴心;另以一根长约6米的木杆,中部凿一圆洞,横置于立柱顶上。转动时状似推磨,又如秋千上下升降,故名。游乐时,横杆两头人数本等,双方推动横杆助跑几步后,迅速骑上或匍匐杆头,随杆 旋转起伏,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弹起,并借助蹬力使横杆两端交替上下,旋转不止。 
       
    跳锅庄:彝族娱乐习俗。每逢节日或喜庆场合,男女老少均围着屋中锅庄跳 舞,故名。人们站成圈。互相牵手,载歌载舞,旋转跳跃。该习俗在藏、羌等民族中也盛行。 
      
    跳火绳:彝族传统游艺活动。火绳为长约3米的藤条拧成,上涂油脂等易燃物。 比赛时,点燃火绳两端,摇荡火绳,直线跳跃前进,先达终点者为胜。围观者大声呼喊助阵 ,十分热闹。一般在火把节等节日期间举行。 
      
    格吞:藏族游艺习俗。流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语音译,意为用带子套在脖子上拔河。比赛时,先在场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用布带两端打结套于双方颈部或肩部,在布带中间系一红布标志,悬于河界上方。比赛开始后,双方用颈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一方为胜。比赛方式有面对面或背对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种。 
      
    推杆:羌族游艺习俗。每年秋收后或节假日举行,男女均可参加。取一根约3米长、小碗口粗的木杆,一人紧握一端,两腿夹骑其上,作为攻方;另一人紧握另一端,用力猛推,作为攻方。比赛时,要求木杆保持平衡,严禁抬高或偏摆。在裁判人拍五下巴掌的时间内,攻方若能将木杆推过规定界线结即为胜。 
      
    沙朗:羌族游艺习俗。羌语音译,意为跳舞。有喜庆沙朗和丧事沙朗之分,内容和风格各不相同。跳时,男、女各站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领头,载歌载舞, 一唱一答。在歌舞中,男女两行不断互换位置,一阙才终,一阙又起。 
      
    舞鹿子灯:土家族游艺习俗。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以被单作鹿皮,上绘鹿头、鹿 身、鹿尾。由一人或二人藏入鹿皮内,模拟鹿子的各种动作。简易的则以扫帚或棕片作鹿子玩舞。 
     
    踢鸡:土家族游艺习俗。多在元宵节进行。参加者人数不定,以中青为主。用 稻草扎成“鸡”,一人将其踢起,众人去争抢。接到者可以用它去追打任何人,一般以追打年轻姑娘为多。 
      
    舞板凳龙:土家族游艺习俗。流行于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春佳节时玩舞。一 般为三人持板凳做各种动作,有左穿、右穿、跳跃、俯卧、直冲、穿花、拜四方等。以锣鼓伴奏,锣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极快时只见板凳飞舞不见人在其中。
上一篇 : 回族礼仪民俗的特点   下一篇 : 奇特的俐米婚俗
  相关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热门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广东开平泮村灯会:一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盛宴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苗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不离糍粑
民间的节令与传统食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59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