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的节日很多,其中最隆重的要数过年和三月三芦笙节。三月三,侗寨里要举行芦笙踩堂、抢花炮等盛大活动。
侗人过年时十分热闹,特别是广西三江 一带,除了芦笙踩堂、唱大歌等活动个,还有“抬官人”这“闹剧”助兴,因此更显得有欢天喜地的味道。
“抬官人”一般都在过年期间的“月贺”过程中进行,“月贺”是指村寨之间的团拜活动。每次“月贺”,侗寨会出动数十上百的青年男女,驵成侗歌队、芦笙队和戏班子,涌到其它寨子去春游作客。而“抬官人”则是整个“月贺”活动中的高潮。
官人是由青年或小童扮演,还有“娘子”相随,一路上乘着轿子前呼后拥,像旧戏里八府巡按出外考察时铺张的阵势。
主寨“头领”要率领本寨男女青年往寨外迎接。“官人”的队伍进入寨中的鼓楼歌坪,队伍前头是仪仗队,“官人”和“娘子”在中间,最后是“随从”。“随从”的队伍最精彩,有的扮野人,有人扮成牛鬼蛇神,有的扮“绿林好汉”、“大将军”、“乞丐”…… “官人”队伍绕鼓楼三圈后,主寨的人们便开始吹芦笙放鞭炮欢迎。寨中的姑娘以歌拦路,每唱完一曲,“官人”就要把红包递过去;那些歌喉短甜美的姑娘,不但赢得喝彩声,到手的红包也最多。
那些人模鬼样的“随从”们,也不甘寂寞,在歌坪上尽情的装神弄鬼,逗得围观的男女老少捧腹大笑。最后则“抬官人”的压轴戏,叫“天女散花”。一群盛装银饰的姑娘走上歌功颂德坪,将篮子里装满的米花、糯米粑粑等食品赠给寨佬和踩歌堂的年轻后生,表示“官人”对主寨居民的谢意。“花儿”散尽,主寨的居民便又吹芦笙鸣鞭炮,把“官人”的队伍一直送到寨口。
第二天,角色转换了,又轮到他们抬本寨的“官人”和“娘子”,到对方的寨子里贺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