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乌孜别克族的婚恋习俗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乌孜别克族的婚恋习俗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1月02日 20时55分20秒   来源: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679 人次 【打印】 【纠错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因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也存在一夫多妻现象,但为数不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完全实行一夫一妻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婚姻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

  其一,近亲结婚多。由于乌孜别克族人数较少,客观上造成了本民族通婚范围的狭小,同时他们认为近亲结婚是最理想的婚姻,可以亲上加亲,互相照应。因此,在缔结婚姻时,严禁与同胞兄弟姐妹和同吃一个母奶的人或辈份不同的人通婚,除此之外,均可通婚,一般不受年龄差别的限制。首先考虑在表兄弟姐妹中选择。过去,堂表婚、姑表婚、舅表婚、姨表婚现象很普遍。此外,也有个别人家两兄弟同娶一家姐妹的现象,这是近亲婚姻的变异形式。新婚姻法颁布后,近亲结婚现象已经很少了。

  其二,允许异族通婚。由于乌孜别克族长期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不少。但主要是乌孜别克族男子娶外民族女子为妻,本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的现象十分罕见。南疆的乌孜别克族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生活在一起,与维吾称族通婚的较多。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塔塔尔族关系较密切,娶这些民族的姑娘为妻的现象也不少。

  其三,结婚顺序由长至幼。按习惯,哥哥结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总之长者在前,幼者在后。

  其四,存在招赘婚现象。无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可以招婿入赘。上门女婿一般是孤儿或家中兄弟多而经济困难的。上门女婿一般不给彩礼,成亲时由女方请客。女方父母视上门女婿为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其五,普遍早婚。乌孜别克族有句谚语说:“女孩子一帽子打不回,就可以结婚。”如果姑娘过了十四五岁还不嫁,社会舆论就会给父母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加选择地把女儿嫁出。这常给女儿带来终生的不幸和痛苦。

  其六,存在转房制度。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一样,曾存在“兄亡弟及”的婚姻制度。兄死后,若弟未娶妻,可娶嫂子为妻。弟如已有妻室,则不能娶其寡嫂。不过,若弟死后,其兄无论有无配偶,均不得娶其弟媳。这些习俗都是古代氏族习俗的遗存,一方面是为了较好地教育亡兄的子女,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亡兄的家产落入他人之后,以保证家族的完整,此外,还存在娶亡妻姐妹的现象。目前,这些习俗已不存在。

  其七,离婚权操于男子之手。乌孜别克族离婚现象不多,但夫权统治下的妇女并没有离婚的自由,是否离婚完全由男子决定。如果丈夫要和妻子离异,只要他说一声“塔拉克”,即表示休妻,妻子就必须离开他的家。离去时,妇女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并取得“讨休钱”(一定数量的钱财和一些物品)才离开。按伊斯兰教教规,妇女离婚后,必须等到三个月零十天后才能改嫁。在此其间,看妇女是否怀孕,如怀孕,所生子女仍归原夫。离婚后,如双方愿意也可复婚,请宗教职业者来家念经禳解,就可恢复夫妻关系。但是,如果男的说了三声“塔拉克”,复婚就相当困难了,必须让妻子与他人结婚后又离婚,才能履行复婚手续。

  婚礼

  乌孜别克族传统的结婚仪式一般经过四个程序:

  第一,说亲。乌孜别克族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儿子稍大,父母便为之物色对象,一般都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一旦相中某家姑娘,便托亲朋好友到姑娘家去说亲。说亲一般要进行多次,即使女方同意,也要做一些戏剧性的周旋。三番五次后,女方父母才点头应允。如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一开始就借故婉言谢绝,处理得体面又不伤和气。过去媒人都由男子担任,现在多由妇女充任。

  第二,订婚。订婚仪式由妇女参加。当日,男方母亲在几位女性亲友的陪伴下,前往女家送订婚礼,礼物一般包括衣料一两块,砖茶一两块,以及一定数量的糖果等食物。女方母亲在几位女亲友的陪同下,热情款待来客。男方母亲把带来的礼物放在托盘里,十分恭敬地放到女方母亲面前,热情洋溢地说:“您的女儿像月亮一样,我的儿子像太阳一样,月亮只有围着太阳转,才会放出灿烂的光。我看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您看,这桩亲事怎么样?”如女方母亲满口答应,并接受了礼物,这桩亲事就算定了。

  第三,纳聘。纳聘仪式称“琼恰依,”一般在婚前的一段时间里举行。按传统习惯,男子仍不能参与,新郎也不例外,这天,男方母亲在一二十位女亲友的陪同下,前去女方家。她们每人手里端着一个用餐巾由包着的托盘,井然有序地列队前往。队伍后面还有一只送给女方的大绵羊,犄角上系着一块大红绸缎。女方母亲出屋外恭迎。宾主相见,两位母亲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热烈拥抱。然后,男方客人打开自己的包裹,设宴招待女方主客。这时,主人及其亲友都袖手旁观,不帮忙干活。而男方客人则杀羊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宴席上,男方母亲把一碗盛有热糖茶的碗,放在茶盘上,用双手高高托起,毕恭毕敬地献给女方母亲。一位男方客人代表当众打开带来的礼物,唱说着彩礼单。女方亲友争先恐后观赏这些彩礼。仪式上,新娘不能露面。

  第四,完婚。传统的完婚仪式分4天进行。第一天在新娘家举行。这一天,男女两家,宾客盈门。双方父母出面待客。

  其傍晚时分,迎亲队伍分两路前往娘家。一路由新郎的母亲、姐妹及女亲友组成;一路由新郎、伴郎及朋友组成。

  结婚典礼称“尼卡”,按伊斯兰教进行,由阿訇主持。

  第二天清早,新娘家的三位妇女端着饭食到新郎家。新人吃过饭后,伴郎陪新郎到新娘家给岳父母问安。此时,岳父母向新郎赠送壁毯一类的礼品。这天下午,正式举行揭面纱礼。

  婚后第三天,新娘父母要宴请新郎及其父母亲友等人;第四天,新郎父母回请。至此,整个婚礼才告结束。

上一篇 : 藏民族生活习惯概述   下一篇 : 西双版纳:原版的“泼妇”
  相关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热门文章 (民间风俗习惯
广东开平泮村灯会:一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盛宴
“渝东南第一床”:土家女儿的祖传嫁妆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苗族男女从恋爱到结婚不离糍粑
民间的节令与传统食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23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