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择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月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幼好读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赵佶朝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舟车、市肆、桥梁、街衢、城郭,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其杰作之一。画上无名款。但卷后有金代张著在1186年题跋,文中提到画卷前有宋徽宗赵佶题写标题,故知张择端为徽宗时画院的画家。《清明上河图》,系绢本设色,画高24.8厘米,长达528厘米。比例为1∶20。现藏故宫博物院。它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城内外仕女游春和商贾交易的热闹繁荣情景。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数以百计的工作者生活与争执场面,披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并对优秀人民加以热情的歌颂。在画幅中,随处可见茶楼酒肆间的饮乐者和拉缂者等勤奋人民间的对比。这种对比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生活观察和反映现实的动态。此图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入胜。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具有鲜明的节奏。它有界画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的代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