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历代名家频道>>>苏 轼
猜你喜欢的文章 
 杨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观岱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刘彦冲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胡若思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赵之谦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雨森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史光恩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奚 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高克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钟钦礼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孙君泽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颜 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仇 珠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汪 镛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 宏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郑曼陀 / 编辑:落笔晗香 为您推荐  原 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安正文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卞文瑜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方增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苏 轼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6年07月23日 21时10分03秒   来源: 翰艺佳画    作者:天山云客整理   编辑:范钧源   浏览:3999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 《蜀中诗 》、《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上一篇 : 范 宽   下一篇 : 蔡 京
  相关文章 (南北宋
 
苏汉臣
马 麟
杨子华
曹仲达
杨无咎
  热门文章 (南北宋
苏汉臣
马 麟
曹仲达
杨子华
李 嵩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051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