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成员、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曾写过一句话: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这句话是写给其恩师的敬挽,并成为一代名联。其恩师生于鸦片战争爆发,死于抗日战争期间,在世时一心挂念前线的战士,集家国情怀于一身,他就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
读者们都知道,近代史就是我国的一部屈辱史,这段时期,我们国家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战火纷飞中,民不聊生,家不为家,国不像国。也正是这样一段时期内,涌现了一篇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有“革命稍微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孙中山;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主席。
马伯相出生于1840年近代史的开端,这样的年月注定了其一生都在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老先生去世于1939年,侵华战争已经开始了8年,在他最后的岁月里他仍在为国奉献。
一心为国 创立大学广收弟子
1900年,此时的马相伯老人已60岁,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把自己在江苏老家的3000多亩田地交给当地教会,让教会建立一所私立学校。1903年,马相伯在教会的支持下创建了震旦大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这所大学在建立之初就广纳贤才,其中也包括教育家于右任。于右任当年恃才傲物,写诗得罪了朝廷,后来遭到清廷的追捕逃往上海,马相伯求贤若渴,知道消息后,前往上海纳为门下。于右任后来成了他的得意门生。
被迫离校 殚精竭虑创立复旦
老人创办学校的初衷是培养优秀学子,日后可以报效祖国。但教会学校本来就是用于宣传神学,培养虔诚基督徒的。优秀学子和神父本来就不能共存,学生在学校只能学到神学理论,马老多次与教会沟通,也深知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教会开除了马老。
学生们为了挽留先生纷纷罢课,老人得知后感动得潸然泪下。后来老人通过多方游说和赞助建立了复旦大学,取这个名字有“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双重含义。这就是复旦大学的起源。
鞠躬尽瘁 出卖字画只为筹款
九一八事变后,九十多岁的马相伯老人前往全国各地进行爱国演讲。此时的他已经散尽家财,为了募集资金,他出售自己的字,一个字十元,一副对联卖五十元,因脚有旧患只能在旁人的搀扶下写完对联,而即便是这样,老人居然筹集到了10万多元的爱国资金。
老人晚年为了避难逃往越南,胡适前去看望他,对他的做法很是欣赏,但老人却说:“我只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能把中国叫醒”。
近代的中国虽被列强踩在脚下,但也诞生一批批忠义之士,他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持着国家,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了中国的富强贡献出自己最后的力量。俯首甘为孺子牛,老一辈振聋发聩的话语应该成为你我奋斗的动力。
参考文献:
《马伯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