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江都传统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于两汉,兴盛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据《国宝大观》中记载:“江苏邗江(时为江都)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有‘广陵王玺’金印和十余件制作非常精细的小金饰件。从这些出土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诸如锤揲、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金细工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唐代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繁荣时期,而当时的扬州,则已成为金银器的贸易中心。由于上层社会大量使用金银器,金银细工非常出色,除首饰外,还发展了錾花金银器。《新唐书》中对扬州的金银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专门记载。明清两代,江都传统金银饰品工艺有了较快发展,清宫养心殿、怡和轩、守望阁等内廷居室中的陈设、装饰,如隔扇、栏板和挑檐上的福寿嵌件和为数众多的桌灯、天球、瓶、尊等掐丝珐琅器物,均为扬州艺人所制。民国年间,江都金银首饰盛行,有30 余家银楼银店,主要制作各式金银首饰,有戒指、项链、长命锁、耳钳、簪钗、手镯等,也有用珍珠、玛瑙、翡翠镶嵌制作的高档首饰。江都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从古代流传至今,代代相传,从无间断。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江都传统金银细工作品主要有金银首饰、金银配饰、金银器皿和金银摆饰四大类。工艺制作流程为设计绘图、配料压型、雕塑制模、组焊雕錾、表面处理(包括喷砂、美白、烧蓝、刷洗、镀黑、镀银、镀金、砑光、清洗、烘干)、镶宝、组装、上底座、包装等。独特技艺有錾花工艺和砑光工艺。其制作器具主要有熔炼工具、配料工具、雕錾工具、焊接工具、塑型工具、砑光工具、烧蓝器具及相关辅料。江都传统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经过历代工艺大师的传承和发展,显现出江南和江淮地域的特点,南柔北刚兼而有之。作品总体上呈现出“清秀典雅、精湛细腻、雅俗兼备、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
主要价值
江都传统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民族的风土人情、人文观念、社会百态紧密关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认知价值。其工艺精细、工序复杂,其作品题材丰富、造型典雅、技艺精湛、富丽堂皇,体现出“清秀典雅、精湛细腻、雅俗兼备、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