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陈桂林烙画
中国艺购网讯:烙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发热的工具在一定材料上烙出丰富的图案。由于烙画的表现技法与工具、材料的使用有着很大局限性,而最难的还是在色彩上的合理运用,要做到既体现烙画本身的艺术效果,又要使烙画有着较丰富的色彩,绝非易事。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陈桂林1961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尤其对中国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一幅木板烙画,给了灵感和启发,木板烙画也再次唤起对民间工艺的执着追求。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研究和创作木板烙画,还先后在竹、葫芦等木质材料上进行创作。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懈努力创作了大量的烙画作品,同时自己也对不断提高艺术境界有了更高的想法,使木质烙画有一个质的突破。
烙制材料与技法:
以前烙制材料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纸和丝绢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
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