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龚扇选取当地山坡上的优质黄竹,须于每年秋分、白露后不久砍取,川清水浸渍,选取色泽好且无斑纹的竹了,刨去青皮,劈成篾条,细剖细磨至透明的程度,再根据设计图稿慢慢编成。一把扇上要排列编织数百根
、上千根极其纤细的经丝、纬丝。龚扇能用竹丝编出八大山人的山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齐白石画的花鸟。龚扇还有一种妙处:正面对光看,扇面现白色,花鸟忽隐忽现于朦胧之中;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树叶现白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树叶闪青色,真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