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民间艺术>>>历代民间艺术>>>惠山泥人——阿福的传说
 
 文章   发布文章 >>>
惠山泥人——阿福的传说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02月14日 21时11分02秒   来源: 翰网民间艺术   部落主人: 阿福 打印】【纠错
 

阿福

阿福

        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惠山泥人题材丰富,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就是惠山大阿福,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是先有阿福还是先有传说,我们不得而知。但大阿福的形象与惠山寺内,建于公元876年的陀罗尼经幢上的结伽趺坐佛像,以及宋代“金莲桥”上“缠枝牡丹间化生”图案中的童子像,是那么的想象。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喻湘莲:因为大阿福最早是作为神供在那里的,因为它是避邪。有个传说故事,年它是白天吃太阳,晚上吃月亮,它在玩太阳和月亮,它把人搅乱了,人的生活就不安宁了。但是阿福又把年征服掉了,它就把它抱在手中,听阿宝福的话了。这样生活就安宁了,所以大家希望自己生活过得安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又把阿福的形象变成小朋友的形象了,希望自己小孩子有神气。有种历史的演变过程在里面,慢慢演变到现在变成吉祥物。 

  早期大阿福的造型,都是大耳朵的端正坐姿,面容带着佛门的慈悲和吉祥,他头上的牡丹花、胸前的长命锁、怀中的大青狮、脚上的朝靴分别代了宝贵、长寿、避邪和少年登科等吉祥含意。 

  阿福的造型圆润丰满,舍去了许多形体上的枝节,整个作品不见棱角,饱满丰腴。表面起伏不论大小,一律用弧线完成。造型的圆润精细,为惠山泥人增添了一分江南风韵。这种圆与浮雕相结合的造型奠定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邹文:大阿福据说是造型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说在江南那一带有一对一雌一雄的两个神人,像神仙一样的,他们有一种魅力,这魅力说来特别中国化,就是他不是很刚勇的那种很神怪的东西,他是很阴柔的一种东西,就是他一笑,敌人就会被他笑倒,倒在自己的怀抱里头任自己吞食。所以,他那种笑里头就含着很强的中国文化色彩。他就具有一种宽容和一种大度,一种气象,它对敌人的这种压制它是建立在敌人归顺自己,而不必牺牲他的生命。大阿福他一般笑容可掬,但是那后边是一种征服。 

  几百年来,阿福那天真可爱,充满童趣的形象,一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阿福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造型都是一个或一对胖娃娃。身穿五福袄,怀抱大青狮,显得文静中有威武,端庄中又带憨厚,从内容到形式都紧扣“福”字的主题。他那胖墩墩、笑眯眯的形象,随着艺人们赋予他的血肉和神韵,走进了千家万户,带给人们吉祥、如意和幸福。 

         斗趣的高密泥塑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

  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上一篇 : 精美中国结小挂饰美图欣赏   下一篇 : 内蒙古卢云山布烙画
您是浏览 赵思惟 文章【惠山泥人——阿福的传说】的第 3681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惟 相关文章
油画的基本常识
春 语
愚人节!!!
中国戏曲文化
精美的面雕艺术
纳西族民间文学
探究对联的历史渊源
根雕艺术
打雪仗、堆雪人·赵思惟
正月十五雪打灯——赵思惟
 部落主人 赵思惟 热门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中国瓷画 雅火炼丹青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吉林满族民俗剪纸“嬷嬷人”
从雕刻看明式家具的艺术意蕴
台湾手工艺捏面人
 部落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中华艺术瑰宝之-自贡扎染
山东日照农民画:草根艺术闯出新天地
澄怀格物: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桃源刺绣:飞针走线巧盘花
留住年画:纸上的年味
台湾手工艺捏面人
民间艺术良辰 奈何老去
喜迎重阳节“哈拉虎”曲艺经典再现
苏州刺绣
挑花:在失传边缘的民间艺术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3624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