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和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一千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豆桑麻的画家。发展至今,花鸟画所表现的内容可归纳为花卉、翎毛、走兽、蔬果、鳞介、草虫、树石、器物等,还包括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巉岩巨石,池沼溪潭,篱落棚架,藓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
   如果只从题材内容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并千年不衰,被广大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呢?隐藏在这些作品之中和作者心中的特殊感情是什么呢?花鸟画在表现纯粹的花鸟之美以外还有何种意义呢?其特有价值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由生活的关联,演成艺术上的表现,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了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抒发和表达人的意念的重要媒介,远远超过了花和鸟本身。花鸟画中花和鸟以及一切自然景物的形象,只是表现人的情感的丰富的语汇,观者则是沿着生机勃勃的画面所提示的方向,去体会作品所包容的全部内蕴。
   自古以来,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中的动植物都在抒发人之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后皇嘉树,桔徕服兮......行叱伯夷,置以为像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喻、借等手法,去表现自然和人的情感之间关系的推移,使人、社会、自然成为不可分的整体,而那些单纯描绘花和鸟的自然美的绘画,并不 是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露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情调和气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我国花鸟画的创立,标志着世界艺术宝库中又诞生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正如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一样,中国花鸟画远不同于西画中的静物画。中国花鸟画家是通过创造气韵生动的画面来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中国花鸟以其独特的面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