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简史>>>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文章   发布文章 >>>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02日 20时43分45秒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琴歌,作为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既可以用古琴为他人伴唱,亦可自弹自唱,舒畅情怀。作品调式、调性的改变所造成的音乐色彩和层次的变化,为作品带来音乐性,当中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声调的变化又暗合着书画的审美。

  最早期的琴歌, 往往是即兴性的自弹自唱,相传从战国时百里奚妻、西汉司马相如、汉末阮隅、西晋赵整等人的即兴演唱那里流传下来。传说,百里奚到秦国去做了宰相之后,在堂上作乐,一个洗衣的佣妇要求参加演奏,就拿起琴来自弹自唱,弹唱了琴歌三首。百里奚才知道这个佣妇就是他的妻子,也到了秦国。这三首琴歌的原辞是: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琴歌形式直到元代还是与古琴独奏的形式并存的。从明代中期起,才渐渐看到琴坛有一些排斥琴歌的议论。但是在现存明代二十多种刊本谱集之中,有旁词的琴曲仍然不少,这说明琴歌的余绪犹存。古代文人把琴棋书画四艺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古琴与书画自然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如今,虽琴坛对琴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远不如古琴独奏,然琴歌与书画的共通之处却是不应忽视的。

  在明徐上瀛所作的《溪山琴况》将琴韵之美概括为“和、静、清、远、古、淡、恬、逸”,此与儒、释、道三家“中正平和”“清微淡远”“雅正虚静”的美学追求一致。《书谱》亦有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书法与琴乐都把“和”作为一个最高的追求目标,在“和”的前提下再通过方圆、轻重、刚柔、浓淡、曲直的变化来塑造艺术的生命。

  书画与古琴在抽象的点线面上有着共同的审美形态,《溪山琴况》中有轻、重、迟、速等论述,张子谦先生曾说:“得琴曲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妙,方可入琴学堂奥。”书画创作中枯湿浓淡、刚柔方圆等对比关系的运用也是书画家所应具备的功力,我想,古琴与书画,其前提一定要和谐,和艺术作品的情、意,对比关系的运用过度会造成做作、刻意、不自然之感,没有对比关系又会显得平庸、呆板、没有生命力,比如琴曲《广陵散》可以处理得对比强烈,形成一种气势夺人、剑拔弩张的紧张效果,而《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等琴曲则需要把对比关系处理得平和、圆润、取宁静淡远气息,以合书画之道、文辞之道。

上一篇 :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 :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的第 13164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从古代画卷中看古人的时尚生活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美术模特儿佚事趣话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元代绘画的发展与继承
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
 部落文章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
中晚唐的花鸟画
宋人“没骨”画
元代绘画的发展与继承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415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