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民间艺术>>>历代民间艺术>>>广西彩调:平民艺术的回归之路
 
 文章   发布文章 >>>
广西彩调:平民艺术的回归之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1年07月04日 08时44分45秒   来源: 莫喜生   部落主人: 中国民俗学网 打印】【纠错

彩调脸谱 


 
彩调脸谱

 
 
彩调脸谱


 
彩调脸谱

临桂县桂弘彩调团在民间表演彩调。 
 

  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广西彩调,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许多传统彩调剧目,如《杨京带小》、《王三打鸟》、《娘送女》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爱情,深受百姓喜欢。然而,在彩调的主要发源地临桂县,昔日曾经辉煌的彩调,如今却面临发展瓶颈。

  久违彩调20年

  “好好看!20多年了,我们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过瘾的彩调!”今年正月初五,广西临桂县桂弘彩调团到30年前曾以彩调闻名桂北诸县的“彩调窝”谢家村,表演经典传统彩调剧《三看亲》。曲终人散,年近50的村民陈连养一边帮剧团收拾道具,一边对演员和邻居说:“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电视剧,也可以在电视机里看电影,但彩调还是有彩调的味道。”

  作为回请,彩调团成员热情邀请谢家村50多岁的陈八弟登台献艺,以前曾经拉得一手好二胡的老陈,怎么也不肯亮相,理由是:手脚硬,生疏了。

  “我们村唱彩调,也唱桂剧,但这都是20年以前的事情了。”农历二月初二是平乐县同安镇旺塘村委新屋村一年一度的民俗节,彩调团到队友家拜年,为村民连续表演了两场彩调。73岁的李杜明,年轻时是名扬十村八寨的桂剧师傅,又编又导又演,他对笔者说:“好多年都没有彩调或者桂剧到村里来表演了!”

  临桂县桂弘彩调团长——65岁的易秀珍,是有名的“彩调王”。她说,桂北一带的中老年人是伴着彩调长大的,但现在农村难得有文艺表演了。谢家村、大路村、旺塘村,都是曾经有名的“调子窝”,但村民们久别彩调20年,别的村子可想而知。

  曾经走进千家万户,使多少男女老少神魂颠倒的广西彩调风光不再。究其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临桂县桂北有名的“调子窝”走访了彩调团队、彩调专家和临桂县文化馆的领导。

  百年彩调临瓶颈

  “演员老化,投入少,观众少,演出成本加大,是目前彩调文化活动面临的最大困惑。1959年拥有专业或非专业彩调团队337个的临桂县现在只有45个,还在活动中的有20多个。”韦春兰,临桂县文化馆副馆长,一位有21年基层文化工作经验的她一语中的,“临桂县,桂林市,乃至整个广西,彩调文化活动已经到了青黄不接时期。”

  临桂县桂弘彩调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桂康艺术团,以表演彩调为主,是该县除县文工团外的一个比较正规的团队,24名演员都已经退休赋闲,团里能上台表演的男演员只有3位,许多男性角色只能靠女性扮演。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彩调团在城镇和乡村共表演了30场次。

  现已退休、曾在桂林市彩调团创作室担任主任的唐玉刚,是国家二级演员,今年63岁,有彩调艺龄51年。谈到彩调演员老年化时,他说:“现在全桂林市尚在活动的团队也不多,且演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基本没有。去年市彩调团曾欲招收20名12至17岁的演员,但是招不够,原因是现在中小学都免交学费了。团里决定今年免除学费,但也不一定能招得够。”

  彩调是草根艺术,是平民文化,平民演,演平民,观众主要是来自社会底层的群众,表演以乡村为主,在街头巷尾因陋就简搭个舞台,或者在稍稍平整的地方就可开演。“桂林市彩调团曾经搞了一个档次略高的彩调表演场所,有包箱茶座,100元票只卖出去几张,你叫一个农民花60元钱看一场表演,不要他的命才怪?”唐玉刚笑道。

  现任临桂彩调艺术团副团长的秦兴无,已有11年表演经验,这几年他一直在探索农村文化产业的路子。谈到彩调的投入和表演市场,他说:“流动表演舞台专用车消耗的燃油,以及推出高档次的彩调表演的演出服、道具和舞美设备,已经压得剧团气喘吁吁。现在应付剧团的日常开支都困难,何谈拯救彩调文化遗产?一场演出的收入,根本不够维持演员生计,更别说培养舞台新秀和对剧本深加工。”按照这样的现状,用不了几年,彩调艺术将枯萎,甚至消失。

  “彩调的发展和别的文化活动一样,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投入,”唐玉刚说,“但是几十年来,政府投入到这一块的经费显然不够。去年桂林市歌舞团欲排演大型的歌舞节目,前期投入100万,上马后又追加80万;柳州市上演一个歌舞节目亦投入几百万。但是,投入到彩调文化上的少之又少。”

  观众减少,也是彩调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农村的青少年们要么在外上学,要么出去打工。留守在家里的或老或小,小孩们迷恋的是网吧或者KTV。有一次,临桂县桂弘团为了使场面不太冷清,只好从附近的中学请两个班的学生来捧场。

  把脉彩调下猛药

  针对彩调发展和彩调戏剧院团面临的“瓶颈”,临桂县文化部门以及彩调艺人们多次召开彩调研讨会。有彩调艺龄60多年、一生从事戏曲创作和辅导的邱龙玉认为:剧团在挣扎着“传宗接代”,面临经费拮据、人才流失、剧本质量急速下滑的尴尬局面。

  2月21日、22日,广西全区开展了第二届群众艺术技能比赛,桂林各县区300多人汇集市群众艺术馆秀才气、比基本功。比赛结束后,临桂县雷厉风行,把加强村屯文艺队伍建设列入今年县政府为民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将投入300多万元,培训建设村屯彩调队,建舞台、添服装道具及音响设备。县文化馆马上组织专家培训村屯彩调,受训人员除了可以学才艺外,还能得到每天四五十元的误工补助。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彩调表演的唐玉刚和65岁的张桂英,穿行在6个村屯彩调队中,为新秀们传授基本功。

  弹指一挥四十年。当年活跃在舞台上,名扬桂北诸县的谢家文艺队已不复存在;曾经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青年男女,现在有的已经做爷爷奶奶了,最年轻的也年过五十。但是,那些热爱彩调的老人们依然在忙碌着。

  今年65岁的易秀珍,退休后一直担任临桂县桂康老年艺术团团长,表演彩调是她和她的队员们的强项。在桂北,在临桂,在两江镇谢家行政村,这个有名的“调子窝”,笔者看到:几个彩调老艺人领着一帮年轻人又唱又跳,场面紧张而热烈。

  担任文化管理工作的邱老师,已经退休20年。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只要听到哪里有彩调表演,哪里有彩调团队,他就往哪里赶,指导年轻人唱啊跳啊,他的步法动作和唱腔,依然是那样专业、标准。丑角演员张华盛更是热情不减当年,他的表情还是那么滑稽可爱,现在他还能执笔编写剧本,不计报酬指导彩调队排练。知青冯岚常常拿出自己当年的表演剧照与合影,诉说着彩调——这门老少皆宜,诙谐幽默,活泼欢快,被群众称为“快乐剧种”的昔日辉煌。

上一篇 : 民间艺术“跨界”进入当代艺术领域   下一篇 : 湖南擂茶的趣味风俗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广西彩调:平民艺术的回归之路】的第 10432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广西彩调:平民艺术的回归之路
 部落文章历代民间艺术
广西彩调:平民艺术的回归之路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482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