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liapietra作品 来源芝加哥sofaexpo)
古老的威尼斯玻璃工艺品-主要工艺
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这个时期,威尼斯的玻璃器皿以它的特殊技术才能达到的手工艺水平而享誉欧洲。一种集简洁、优雅、纯净、轻盈为一身的工艺是我们最常见的,大多数人对玻璃器皿的基本印象也是这种工艺制成的。这种工艺叫做soufflage,翻译成中文大概就是“吹”工艺吧。这种完全手工“热”制作很长 时间以来都为威尼斯手工匠人所独有,也是他们的秘诀,整个欧洲只有他们才能做出这种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玻璃器皿。其实,玻璃器皿的工艺有很多,有些我们多少见过。比如“马赛克”,“嵌线”也都是很重要要工艺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尼斯玻璃器皿的工艺和造型到了二十世纪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吹”工艺
一个玻璃手工作坊至少要有两个手工匠人一起工作。首先将以硅为主要成分的提炼液体在承受着高温时沾在一根金属管的前端形成一个液体球。根据器皿的形状,可能要用若干个液体球。就像小时候吹糖人的师傅一样,玻璃师傅一遍通过金属管吹大液体玻璃球,同时用各种工具为它塑造形状(请注意,传统威尼斯玻璃工艺是不 用模子的,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手工技巧)。比如一只高脚杯,首先做杯底,然后是脚,最后是杯肚,完成时就把各零件沾在一起。
这种工艺完全在热环境下操作,难度很高。玻璃作坊总让我想起炼钢厂,一团红红的火。但是在这里工作的是两个沉默的匠人,他们所有的心思就是怎么做出一个完美无暇的作品。这里生产出的不是坚硬、沉重、粗糙的钢铁,而是这世上最脆弱、最需要人呵护的一种材料-玻璃。


威尼斯热吹玻璃工艺品
到十六世界,兴起新风潮:模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画笔下的玻璃器皿。可惜我手头上没有图片,只好请大家多多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个可爱、圆润、完美、优雅的形状,而且是当时的技术无法实现出来的。在二十世纪出,这股仿古风又复活了一次,我会多多努力争取找到图片。
“彩棒”技术
彩棒技术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彩色玻璃棒溶在透明玻璃中,玻璃棒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和花纹样式。因为同样是玻璃质地,它也可以根据造型需要随意扭曲变形。最简单的彩棒应用在玻璃镇纸中。

玻璃镇纸,里面的花丛就是彩棒做出的效果

方框形和圆形彩棒效果 G.Barovier作品
二十世纪初期
大名鼎鼎的Barovier(巴尔威)家族,在威尼斯的Murano(米艾诺)岛上聚集了威尼斯的最重要的玻璃作坊。这个家族作坊由Antonio Salviati,与Antonio Barovier合作创立于1860年。十九世纪末作品的风格是华贵、繁复、夸张,极尽技术手腕为能事。

威尼斯玻璃敞口杯
到二十世纪初,巴尔威家族的经营理念更有远见,还外聘艺术家做设计,使样式更有创意。Umberto Bellotto在1920时加入巴尔威,他的玻璃与铸铁材料结合的创意非常新颖,他的作品有些像玻璃灯,既典雅又挺拔。

Umberto Bellotto设计的作品
一个威尼斯玻璃艺术史上的重量级人物Ercole Barovier在1919年加入到家族企业中来。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制作玻璃工艺品的专业训练,其实他是学习法律出身,和制作玻璃没有任何关联。只靠着自己的观察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还有超凡的管理才能,使巴尔威家族企业进入黄金生命期。在他的领导下,玻璃制品开始拜托老一套的风格,终于可以融入欧洲 艺术发展的主流中。1929年,巴尔威退出一个新系列作品命名为primavera(春天)。这种质地让人想起中国的碎瓷,厚厚的,又半透明,加上细纹,好像裂冰,与光亮的勾边黑色玻璃形成强烈对比。很不幸的是,这种玻璃材料没有二次合成成功,所以这个系列的作品成了绝代之作。就好像炼金术,一次偶然得到 了意外成果,但是使用同样材料,同样温度却再也不能重复提炼了,真是神起奇啊~!

春天系列其中两件
二十世纪初的复古风
Paolo Venini于1921年创建了自己的玻璃手工作坊。Vittorio Zecchin为Venini设计了Libellula 和 Veronese。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同样是受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油画的启发,将画中的玻璃制品变成现实。可以说这两样作品是绝美无双,但是从艺术史批评的角度上说并不具有代表性价值。道理很简单,过去做过的东西还拿出来未免缺乏创造力。而且就当时在欧洲的艺术风格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仍然滞留在铺满灰尘 的光辉回忆里只能代表缺乏生命力。


Libellula 和 Veronese
怎么样?很美的作品吧!不过真不好意思,这几张图片是从 Murano:Glasse from the Olnick 找来的,上面有很多murano著名玻璃匠人的作品,图片都很漂亮!如果你感兴趣就去他们的网站上看吧!
创新的开始
二十世纪,一个新的时代,需要一种新的风格来代表这个时代。总沉溺于传统,职能使玻璃工艺品走向末路。一位行业中的划时代人物却不是威尼斯人,更不是玻璃匠人出身,他出生于特罗伊,名叫Maurice Marinot,画家出身。那是在1911年参观了一家玻璃作坊后,(当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他决定了从事这一行业。从观察制作过程和设计图样到亲自动手制 作,他的作品多数是在20年代创作的。虽然从唯美角度说不都是精品,但是他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玻璃制品形象的观念和审美。为什么玻璃就一定要清透轻盈?为什么形状一定要规则有形?为什么一定要模仿自然和传统?Marinot的另外一大功劳就是他革新了手工艺人的形象,而升级到艺术家的价值。他的每样作品只有一件,不像传统手工作坊,一个样式做出很多作为库存再慢慢地卖给消费者。


Marinot 作品
这种玻璃质地有气泡和杂质构成的花纹是玻璃原料不完全净化造成的效果。很快这种新风格就广泛流传开来。很多著名玻璃作坊也开始革新他们的作品风格。

Ercole Barovier 作品
新一代的诞生
这里就放几张知名作品供大家欣赏。他们都代表了二十世纪玻璃工艺品的新风格。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新外形,玻璃质感多变,多层次,色彩复杂,出现大尺寸作品。

Tapio Wirkkala作品 1966

Barbini作品 1962

Mary Ann Toots Zynsky作品1984
最伟大的大师
到二十世纪80年代,威尼斯玻璃制品艺术已经不是威尼斯独有的秘密了。首先威尼斯向世界敞开玻璃艺术的大门,迎接所有热爱玻璃艺术的艺术家。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出现了玻璃工艺美术学校,培养出更多的玻璃艺术人才。Lino Tagliaprietra就是这个开放活泼的新纪元的代表人物。他是威尼斯的玻璃手工艺人,凭他巧夺天工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他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艺术交流的履历成为二十世纪末最伟大的玻璃制品艺术家。


Tagliaprietra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