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论文赏读>>>社会论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
 
 文章   发布文章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10年04月09日 20时23分25秒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部落主人: 王同存 打印】【纠错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提升,农民兄弟再也不用为吃、穿、住、行犯愁了。但是,在大多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十分贫乏。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正着手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小康社会
  
  如果说口袋空空的农民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住上了新房、终日饱食但精神空虚的新农民同样不可能有幸福感。而且,光有物质的提升而缺乏精神的文明,很有可能会加剧农民群众的心理不平衡,造成新的社会不平衡。

  在我国十三亿的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三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重点,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要建一所集图书阅览、广电传播、电影放映、科普宣传、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体育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整合村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和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等公共资源,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学校的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要确定专人服务,定期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使之成为当地的宣传、文化和信息中心。

  依托镇、村文化资源,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建成一大批文化中心户,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自然延伸。政府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照顾,并加强对这些文化中心户的有效引导和管理。配备图书报刊、文艺体育器材和硬件设施,使其有条件自由开展一些小型文化体育活动。
  
  
二、深入推动城市反哺农村的惠农工程
  
  1.深入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程

  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对重要项目和产品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把科技、文化、卫生送下乡。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流动文化车和文化小分队等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因地制宜、行之有效。

  2.深入推进城乡捐助工程

  动员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以各种形式捐赠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家用电器等。可由捐助者直接交付农村,也可由民政部门、人民团体和相关民间组织发送。

  重点捐助建设一批文化站(室)、图书馆(室)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充分发挥这些示范工程的文化辐射功能,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培养本土文化人才、落实群众文化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送文化下乡的过程中,不只是“送文化”,而是更要“种文化”,从而改变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注重发掘民间传统文化,努力形成民间文化的再造机制。结合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加强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街镇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干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这是一个核心的节点,必须十分重视抓好这支队伍建设。利用文化站设施和人才优势,加强对镇、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形成一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骨干力量。

  加大对各类农村文体表演队伍的投入、培养和扶持力度。利用农村庙会、赶集等时节,抓好文体表演队伍的正常化、经常化。在农闲时,组织一批反映农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如现代京剧、淮剧等,指导农民群众自己排、自己演,让“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真正落到实处。
  
  
四、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保障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领导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目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2.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要长久、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作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综合协调相关部门搞好农村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和市场管理等工作。

  3.建立健全多元发展机制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社会力量也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新文化必须顺应当前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贯彻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服务最广大人民新的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当前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要落实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农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和希望,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携手共奔文明、和谐、小康的大同社会。

上一篇 :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   下一篇 : 农民就业问题浅探
您是浏览 画香亭园 文章【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的第 7505 位网友!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部落主人 画香亭园 热门文章社会论文
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
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
当代婚姻道德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
农民就业问题浅探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部落文章社会论文
浅谈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
当代婚姻道德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
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共奔小康社会
农民就业问题浅探
当代社会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探讨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6897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