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但是内容缺乏生气。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在江南地区则出现了一批富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他们主要是明代遗民,政治上无法与清统治者合作,艺术主张也迥异于北方的四王。代表人物为“四僧”、“金陵八家”及“新安派”等。其中,以四僧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
    清初的山水画          四王、吴、恽及有关传派       四王(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与吴历、恽寿平六人在清初并称为画坛“六大家”,其中,四王的擅长、崇尚、画风相近,形成“四王”画派,占据了画坛的正统地位,吴历也以山水闻名,恽寿平则以花鸟见长,在他们各自的影响下,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四僧及有关流派        原济(1642-1705),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明宗室。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入清后出家为僧,康熙时以画名播四海。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但内心充满矛盾。石涛长于山水、兰竹。          金陵八家        在“新安派”在安徽风行的同时,南京地区也聚集了一批遗民画家,他们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其中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八家之首,成就最大。
    江西派及武林派等传派        清初江西地区,活跃着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派。罗牧(1622-1705年),字饭牛,宁都人,居南昌。工山水,笔意空灵,风格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笔山水图》等。     明末蓝瑛的画法在江浙地区传播较广,师法者很多,如刘度、陈衡、顾星、冯仙湜等,被称为武林派。重要画家有其子蓝孟、孙蓝深、蓝涛等。蓝孟,字次公,工山水,稍变父风,笔法工致,苍劲不及其父,而秀润过之。蓝深,字谢香,工山水、花鸟,笔墨繁复。蓝涛,字雪砰,号豫庵,工山水,花鸟,兼能人物。画风工致妍丽,画名过父兄。
    人物肖像画
    禹之鼎,字尚吉,号慎斋,康熙间供奉内廷。工山水,人物,尤精于写真之术,一时名人肖像皆出自其手。宗法李公麟及马和之,肖像吸收曾鲸法,传世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王原祁艺菊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将军图》等。
王树榖,字原丰,号鹿公。工人物,师法陈洪绶,多白描淡彩,形象工秀,如故宫博物院藏《弄胡琴图》轴。
  谢彬(1604-1681),字文侯,工写真。师曾鲸“波臣派”肖像法,发展了“墨骨法”,面部更显凹凸之感。
上官周,字竹庄,号文佐,福建长汀人,民间画家。工人物、山水、尤精人物。传世《晚笑堂画传》是其代表作,描绘一百二十位历史人物,木刻传世,对后世人物画和版画都有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