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绘画简史>>>宋代时期画院
 
 文章   发布文章 >>>
宋代时期画院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7日 20时53分52秒   来源: 翰网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收集整理 打印】【纠错
    两宋是中国画院的极盛时代,在画院的组织形式上是最为完备的。在艺术教育上,无论学科与考试诸方面,都有健全的体制,它随着两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历代画院的典范。来自西蜀的黄筌、黄居寀、赵元长、高文进等及来自南唐的王齐翰、周文矩、厉昭庆、顾德谦等,都随其故主来到北宋,成为宋初画院的骨干。西蜀画家更是直接影响了北宋画院风格的形成。此外,中原和其他地区的画家也应募入宫,真宗时绘制玉清昭应宫壁画的画家都是应募而来。但是真正《瑞鹤图》使得画院达到鼎盛局面的还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政治上可谓是昏庸无能,但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上一篇 : 宋代人物画   下一篇 :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概况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宋代时期画院】的第 3476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从古代画卷中看古人的时尚生活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美术模特儿佚事趣话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元代绘画的发展与继承
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
 部落文章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
中晚唐的花鸟画
宋人“没骨”画
元代绘画的发展与继承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562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