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频道>>>己丑说“牛”
 
 您正在浏览>>>文章频道>>>民间艺术>>>民族民间文化>>>己丑说“牛”
     
己丑说“牛”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9年01月28日 22时30分50秒   来源: 华夏文明   文章作者:
打印】【纠错【Email推荐: 】【版面设计: 天山云客】【网页编程:fonts】
 
 
【最新文章】   什么样的黑曜石值得收藏    徽州古建之美:精致的木雕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六种收藏方法让你的银器升值    收藏古铜镜:就这么5招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精雕细琢的古代玉山子    被故宫收藏的传统竹刻    赏石艺术中形式美与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说宋画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最高成就    什么手表值得收藏?    第四套人民币知识大全    手串的玩赏与收藏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朔北美虎图》    《金顶云涛乐牛图》    《八骏马》    《碧湖春山晓日图》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岁序更移,己丑代戊子,牛年将至之际,我们且来说一说这个“牛”字。

    孔子说:“牛羊之字,以形举也。”“牛”字和“羊”字一样,都是象形字,都是依动物的外形画成的。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象形字,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牛”字小篆写作“”,许慎《说文解字》说“象角头三封尾之形”。“角头三”指的是“”字的上半部,有三个分叉,左右是弯曲的牛角,中间是牛头;“封”指隆起的地方,即“”字中间那一横,表示凸起的牛肩胛;“尾”指“”字下面那一竖,就是牛尾巴。许慎看到的是牛的全身,以为“”是有头有尾的全牛象形。其实,“”字只是牛头的象形。古代青铜器中有不少牛形图案,如“”、“”,都象正面牛头以及两角两耳之形。“”字正由此简化而来,上面的弯笔是牛角,中间一横其实是牛耳,而没有所谓的牛肩和牛尾。“牛”甲骨文又写作“”,中间是个V形,更像两只上竖的牛耳。

    《说文解字》对“牛”字的解释是:“牛,大牲也”。我们先说说“大”,牛是体型庞大的动物,《说文解字》由牛之“大”着眼,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字。

    如“物”字,《说文》云:“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张舜徽先生认为,“天地之数”就是天地之事。民以食为大,天大的事,大不过填饱肚子;要填饱肚子,就得耕种;耕种靠的就是牛这种大家伙。“物”是所有事物的总称,牵牛耕田,正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根本,所以「物」从“牛”字旁。

 

     而计算事物,又称一件、两件,量词“件”也从“牛”旁。“件”本来是动词,《说文》说:“件,分也。从人,从牛,大物,故可分。”牛是大动物,代表大的物件,物件大,才可以再细分下去。“件”的本义就是分开、分解、分别。分解以后成为若干个体,又以“件”作为量词。

    把物件从中剖开,就变成两半。一半、两半的“半”字小篆写作“”,《说文》云:“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为物大,可以分也。”“”字上面是“八”,“八”就是“分”的意思;下面是“牛”。“半”的本义是把物体分割成两半,牛代表体积大的东西,体积大,故容易分割,因此,“半”字也还是从“牛”字旁。“牛为大物”也好,“牛为物大”也好,《说文》对“物”、“件”、“半”等字的解释都反覆强调了一个“大”字。

    我们再来说说“牲”。“牲”和祭祀有关,《说文》说:“牲,牛完全。从牛,生声。”“牲”指的是用来祭祀的全牛。牛是古代最主要的祭祀品,献祭时必须肢体完备。《谷梁传.哀公元年》提到:“全曰牲,伤曰牛。”只有全身无损的牛才可以叫做“牲”。《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可以看到,郊祭所用的牛只因为嘴巴受了点伤,就被弃用,要重新占卜,找个吉日,挑选新牛,作为新的“牲”。又《左传.成公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把郊牛的角咬损了,这牛也得弃用。所以,古代的人会在牛角上绑一块横木,一方面防止牛用角撞人,一方面也怕牛角被撞坏了,不好用于祭祀。 

    “牲”字由全牛,又引申为牲畜的通称。所谓“牲畜”,“牲”和“畜”又有不同。《周礼.庖人》注云:“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平日豢养着的牲口称为「畜」,到祭祀时才改名叫“牲”。周代有一种官职叫“牛人”,就专门负责帮国家养牛,以备祭祀之用。

 

    甲骨文有一个“”字,外面是一重栏圈,里面养着一头牛,有时是一头羊,这就是今天的“牢”
字。“牢”,原本指关养牛羊的栏圈,后来引申为关押犯人的监狱。牛羊养在牢中,就是为了祭祀之用。郑玄说:“礼将祭祀,必先择牲,系于牢而刍之。”为祭祀而养的牲畜也称为“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古代祭祀牛、羊、猪三牲齐备,称为“太牢”,只有羊、猪二牲,就叫“少牢”。“太牢”比“少牢”高级,可见在古代的祭祀中,牛比羊更重要。

    古代祭祀,不但要求祭祀所用的牛要完好无损,还要求毛色纯一。《尚书.微子》云:“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摇牲”,传曰:“色纯曰牺,体完曰摇,牛、羊、豚曰牲”。“牺”、“摇”、“牲”都是祭祀品,都从“牛”字旁。“牺”指的是纯色的牲畜,《曲礼》提到天子以“牺牛”祭祀,“牺牛”即纯色牛,天子祭祀必用纯色。后世“牺”、“牲”二字合成一词,“牺牲”本来是指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既纯洁又神圣,后来引申为为公家付出生命或财产,也有褒义。“摇”和“牲”差不多,都是肢体齐全的牲畜。《说文》又说:“摇,牛纯色”,因此,“摇”也指纯色的牛。

    古人注重牛的毛色,一些从“牛”的字,都和颜色有关。像前面提到的“物”字,王国维先生就认为“物”的本义并不是许慎所说的“万物”,而是杂色牛。“物”字右边的“勿”是个象形字,像旗杆上有三条飘带之形,本来指杂色的旗帜。“物”由“牛”和“勿”组成,是个会意字,指的就是杂色的牛。又如“”,指毛色斑驳有如星点的牛;“荦”,指色杂不纯的牛;“謁”,指黑白相混的杂毛牛;“趇”,指黄毛黑唇的牛;“騨”,指黄白色的牛。

    在前人的眼中,牛因其大,故足以作为万物的代表;牛全纯以祭,因而具有圣洁的意味。在古代,祭祀和战争都是国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牛”字以及“牛”字旁的字,与“大”、与“祀”都有密切关系,与“戎”却没什么关系。新的一年是牛年,我们不妨以“牛”字为勉,求大、求全、求纯;至于“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更是世人的共同心声。

上一篇 : 拉萨民族文化   下一篇 :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情结
  编辑上传: 若兰          → 推荐给我的好友      浏览: 5582 人次
民族民间文化相关文章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2019-09-22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2019-01-30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2017-04-21
百家宴的由来    2017-02-25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2017-02-23
民族民间文化热门文章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2019-09-22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2010-10-04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2011-02-08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2011-05-18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2011-02-03
     
 
书 法 艺 术
三苏祠藏沈为书法立轴
书法这样写,节奏感更强!
写好楷书的十条法则
嘉庆皇帝楷书《五福颂》
赵孟頫之孙赵麟书法 洒落超逸不失家法
王羲之:霜降的橘子才好吃!
书法中的道家思想
张旭书法作品欣赏:气势奔放 运笔无网不收
唐太宗的书法情结
简说米芾大字观
学书法,请记住这十点
欧阳中石:书法靠死练是出不来的!
魏碑极品《张黑女》天下孤本
书法和写字的区别
这书法,美若佳人
 
博 客 文 集
《朔北美虎图》
《金顶云涛乐牛图》
《八骏马》
《碧湖春山晓日图》
大才子苏轼写的那些绝...
30立什么?40惑什...
这些知识只有1%的人...
从风水角度,住宅庭院...
老祖宗传下八句劝世良...
年轻人:现在偷的懒,...
古训:中国人8大忌讳...
攀比+“善良”+悔恨...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你凭什么不努力又什么...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
 
历 代 名 家
杨晋 吴观岱 刘彦冲
胡若思 赵之谦 张雨森
史光恩 奚 冈 高克明
钟钦礼 孙君泽 颜 辉
仇 珠 汪 镛 张 宏
郑曼陀 原 济 安正文
卞文瑜 方增先 江明君
周之冕 文 同 王洪超
欧京海 赵时棢 李自健
赵光辅 孙梦卿 王 霭
苗 墨 刘宗古 徐崇嗣
王沂东 周中耀 潘 素
顾 安 马和之 朱好古
冷 铨 缪谷瑛 王树谷
王居正 李壮平 关则驹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31681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