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观舞
这可能是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餐馆中出镜频率最多的一幅名画,画家用工细的线条、浓艳的色彩、奢华的场景、暧昧的情态描绘了画中主人公韩熙载家中荒淫奢靡的夜生活。
韩熙载(902年~970年),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他原本是五代时后唐的进士,由于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所以他不得不投奔到南方避难。在南唐一朝,韩熙载逐渐受到重用,官至兵部侍郎。只可惜他屡献国策,却频遭冷遇,使南唐多次错失了北伐的良机。南唐后主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赵宋王朝的附庸,虽然李煜欲挽回败局重用韩熙载为相,无奈已为时晚矣。悲观失望的韩熙载不便违抗君命,遂采取了自我放纵的消极方式,夜夜笙歌,沉溺于美酒与佳人之中,以此自保。
北宋《宣和画谱》记载,李后主一直听闻韩熙载的生活如何荒纵却无法得见,于是他命令宫廷画家顾闳中等人夜入韩府,悄悄地详细观察他的夜生活。顾闳中依瞩目识心记,回来后默画成《韩熙载夜宴图》呈献。《五代史补》又补充说,李后主没有直接指责韩熙载放浪的生活,而想通过这幅画来使他自愧,以此来规劝韩熙载,但却没想到韩氏视之安然,没起到作用。
画面一共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个情节。情节之间以屏风隔扇加以分割,使画面产生了连环画的效果,而起伏有序、动静有别的场景又使整个画面贯连一气。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段“观舞”中韩熙载的家伎王屋山跳的那段舞蹈,那正是唐代最流行的软舞——“六幺舞”。六幺舞,又称绿腰舞,其特征就是“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全唐诗》“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中以“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这样的语句描绘了六幺舞动人的舞姿。
晚年失意的韩熙载即便纵情声色,也难掩内心的失落与忧郁,画家笔下的韩熙载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可谓惟妙惟肖地体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感受,画家犀利的目光敏感地观察到了这点,真实再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原貌。
据悉,这张传世名作将于7月15日~8月31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