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树木,在工笔山水画里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一幅画内,树活,则满幅皆活;树死(僵化),则满幅皆死。古代画家非常重视树法,形容树木是山体的肌肤,并认为,只有将树画好,才算是将整个山水画的重要环节解开了。     画树宜从秋树开始练习,此时枝干与树叶“骨肉匀”、“平分秋色”,遭风霜侵后的树叶色彩富于变化,绿而黄、黄而橙、橙而红,比较适合用工笔重彩画的方式去表现。
  画树的顺序,无非是先立干,再分枝,然后露根,最后夹叶与点叶。   画树干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不同的种类的树,可借鉴写意画法中的皴法来为“我”所用。 如柳树干用人字皴,梧桐干用横笔皴,椿树干用直笔皴,松树干用鱼鳞皴等。老树干上有疤痕,要处理得当 ,让人觉得有饱经风霜之感。       分枝要从前后左右四面出枝,才不致单调平板,才能将空间感表达出来。   传统山水画里,画丛树的方法很多,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套路仍然有许多闪光之处。如先人在论画树时提到:“一树向前,则二树向后,中(间)添小树,则两后;虽向前者必顾后,向后者必应前。”又说:“三树一丛,一树有根,另二树(则)无根。”这些论述,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所以只有多看多练,才能更深有体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