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问题解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有什么作用?(历史事件)
  我要提交问题 点击进入提交问题
  您正在浏览>>>问题解答>>>历史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有什么作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有什么作用?
提问网友: 水晶 提问时间:
2010-01-24 21:51:54
提问内容:
哦 我明白了!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又有什么作用呢?请老师再次指教!
问题回答: 易博士 回答时间:
2010-01-25 21:39:21
回答内容:
解放战争第二年,随着整个形势的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基本成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规定了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0页)并决定将战略进攻的重点放在中原地区。 

    为了经略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大别山。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人民解放军如果能占领大别山,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4个纵队12万大军,西从范县李桥、林楼,东至今台前县孙口、张堂,在上下三百里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黄河,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使敌人大为震惊,并慌忙调集兵力妄图堵截。晋冀鲁豫解放军乘机发动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激烈的连续作战,歼敌5.6万余人,取得了战略进攻的初战胜利。敌人不甘失败,进一步纠集了30个旅的兵力,妄图把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消灭在陇海路和黄河之间,或将其逐回黄河以北。中共中央权衡整个战局,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于是,刘邓大军便甩开敌人,经过20多天的敌后长距离行军作战,先后跨越了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强渡汝河。27日,全军渡过淮河,粉碎了数10万敌军的追击和堵截,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多次围攻,到11月,解放了直抵长江北岸的大片地区,并经过紧张的地方工作,建立了33个县级民主政权,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象一把利刃插进敌人的心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压力。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重兵聚集陕北和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形势十分严峻。黄河,从陕北到山东呈“乙”字形。蒋介石的战略企图是,集中主力于陕北、山东两翼,实施进攻,而将南线我军压缩在“乙”字形的弧内,聚而歼之。联系两翼的战线中央,则凭借黄河天险只部署少量兵力防御,就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中央部分就成了要害和薄弱部分。而刘邓大军所在的晋冀鲁豫战场是连系东西两战场的中间地带,正像这个哑铃的“把”。这也是国民党军兵力较为空虚的一段。中共中央交给刘邓大军的任务,就是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邓小平对他的部下说:我们晋冀鲁豫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大战场。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出去挑的担子越重,对全局就越有利。为了实现跃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人民解放军采取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即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从中央突破,挺进大别山;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右后一军,挺进豫陕鄂地区。两翼牵制是: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两翼牵制便利了三军的配合。这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在4个月的作战中,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共歼敌19万5千人。1947年12月底,三路大军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它们的三个解放区联成了一片,创建了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解放区。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阵地。从而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战略部署,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和山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极大地缓解了老解放区的军事压力。

    第二,开辟了新解放区,缓解了老解放区经济压力。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解放区面积减少,人口减少,再加上自然灾害,经济极为困难。在陕北地区,本来就是贫瘠地带,陕北人民供应中央机关和陕北少量部队已很困难。由于战争的破坏,1947年,陕北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军队和老百姓一同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在华中,1946年3月发生严重灾荒,灾民达400多万,缺吃少穿。1947年春,共产党最重要的兵源、粮源之一的太行山区普遍干旱,粮食歉收,到1948年,全区26个县共有灾民73万余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前,太行山老根据地的人民不但要负担刘邓12万主力,还要负担徐向前的7.8万部队。解放区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建立了鄂豫皖解放区,经济负担由新解放区来承担。部队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刘伯承、邓小平还亲自和战士们一起缝制棉衣等。这些都极大地缓解了老解放区的经济压力。

    第三,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之后,立即开始了攻城掠地、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斗争,并在辽阔的中原战场上充分发挥我军运动战特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国民党军队处于被动地位。三路大军在其他地区也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形势。这样,不仅调动了山东、陕北两个重点战场的敌军主力回援其根本重地,而且迫使敌人把战线由黄河移到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战略要地武汉,这一战略举措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在这一伟大转折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更起到了战略进攻的先锋作用。由此可见,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与陈粟、陈谢兵团的外线出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战局,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底,聂荣臻率领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把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使华北局面为之一新。谭震林、许世友率领华北解放军山东兵团,粉碎了敌人对胶东的进攻,改变了整个山东的局面。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四平等30多座城市和广大地区,敌军只能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城市内,完全陷于孤立。彭德怀、贺龙领导的西北解放军,取得“宜川大捷”,并于1948年4月22日,收复革命圣地延安。经过这一系列的反攻作战,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日益成熟。

    第四,锻炼了官兵,造就了一支顽强的部队。大别山地区山脉重叠,崇岭深谷,人烟稀少,群众基础又不太好,刘邓大军在这里进行作战十分艰难。再加上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远离根据地,失去了后勤供应,加之长时期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整,伤病员无处安置,没有医药治疗,武器、兵员得不到补充。另外,大别山区水田居多,道路崎岖狭窄,北方战士穿不惯草鞋,脚上经常磨得流脓淌血,又需连续行军作战,而且,南方地区蚊子多,毒蛇多,不少人被蛇咬伤或患上疟疾,由于不服水土,腹泻、疥疮也很严重。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刘邓大军发扬我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牢牢坚守在大别山,坚持战斗约半年时间,并寻机消灭敌人,不断壮大根据地。广大官兵凭借坚强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毅力,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考验,变得更加勇敢。这支部队经过大别山艰苦环境的洗礼,变得更加坚强。在此后的淮海战役及其它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典型分析:
 您是第 1500 位浏览此问题的网友 欢迎您参与评论补充问题
相关评论及问题补充  
  → 网友评论补充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沙发空闲中,快抢……!)
  → 发表我的评论及此问题补充
您还没有注册登陆,无法使用评论功能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及问题补充内容
  •  
       
     
    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怎样保养毛笔?    2006-04-21
      电脑黑屏怎么办?电脑黑的原因与解...    2013-06-22
      女性正装是指什么衣服?    2010-07-07
      什么是水色、石色?    2006-03-19
      Windows 2000 serve...    2013-06-25
      用墨需要掌握什么?    2006-02-24
      中国画用什么样的颜料?    2006-03-19
      怎样使用砚台?    2006-02-24
      中国画在技法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2006-01-30
      win7未能连接到一个WINDOWS...    2013-01-29
    已经回答的相关问题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有什...    2010-01-24
      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    2010-01-19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23419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