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您正在浏览 翰艺佳画 书画作品
 
光孝寺  
 相片于 2009年10月12日 14时47分46秒 上传到本网翰艺佳画艺术频道   编辑: 画香亭园   新窗口浏览    浏览次数: 7033
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如需转载本网内容,请您邮件、电话或QQ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盗链,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版权归翰艺佳画及原创所有。
上一张相片 : 无锡南禅寺   下一张相片 : 苏州枫桥
 
相关信息
光孝寺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 (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22O一265)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唐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特点鲜明。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

  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昙摩耶舍始建,历代均有重修。现面宽七间35.36米,进深五间24.8米,高13.6米,重檐歇山顶,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伽蓝殿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面宽、进深均三间。六祖殿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两殿多处仿大殿做法。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体现了中国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

  瘗(音亦)发塔高7.8米,呈八角形,七层,每层有八个神龛。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慧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寺内至今仍存有中国最古老、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铁塔。光孝寺最著名的传奇是,六祖慧能正是在这里以“风幡论辩”,展露峥嵘,引起世人瞩目。

  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抗战期间因房屋倒塌,压垮了四层,现仅存三层。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开宝八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

  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年代可考者,但字迹多已风化。

  该寺1990年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1年,正门前增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2000年,在规划兴建的僧舍方丈室范围内发掘出跨越五代至宋代的多座古建筑基址。

 
相关图片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画香亭园
五龙亭

五龙亭 画香亭园
岳阳楼

岳阳楼 画香亭园
滕王阁

滕王阁 画香亭园
佛香阁

佛香阁 画香亭园
北京故宫保和殿

北京故宫保和殿 画香亭园
玉皇阁

玉皇阁 画香亭园
普宁寺

普宁寺 画香亭园
苏州耦园

苏州耦园 画香亭园
退思园

退思园 画香亭园
  “翰艺佳画”一词的来源
      含义:翰艺佳画是当代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画流派。
     创始人:杨佳翰
     画派履历及风格:翰艺佳画是在中国传统国画基础上,经过楊佳翰多年的刻苦专研,加上他特有的绘画天赋及艺术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探索与追求的道路上,楊佳翰借鉴古人、推陈出新,以严谨的态度,形成了一整套工笔人物画法。楊佳翰与妻子赵迅自付经费培养了赵思涵、赵思惟、王千方、王千木、张惠乔、王姊妃、王翊菲、郭苹萱、范钧源、李杰、刘松源、王丹、王一冰、祝广庭、王家兴等一批优秀学生,专攻国画,尤工人物全景画,这些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半路辍学。但这些有志青年在师父的教导下,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都达到了一定的专业绘画水平,形成了当代中国民间独有的书画艺术流派,也为《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形成了当代唯一没有美校学历的专业书画流派艺术团体
     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媒体选登报道,翰艺佳画为《百家讲坛》创作多幅历史人物肖像,已合作多年。其作品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
     翰艺佳画流派的作品多以工笔人物为主,背景以山水、花鸟、界画等全景布图。翰艺佳画的绘画风格有别于时流的古板习气。在创作上,人物与自然相融为一体,将诗文画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与文化同步的魅力所在。
     翰艺佳画流派作品意境多数以中国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及民间传说为主(如:《镜花缘》、《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上古神话》等),还有佛教、中国道教的宗教人物都属于翰艺佳画研究创作的题材。
     翰艺佳画在人物造型上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描绘不同的形象,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及个性的塑造上展现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其线条流畅,圆韵曲折,顿挫劲利,不同于其它派别的手法表现;精细的染色,更能与西方油画媲美。从意境的构思上,“翰艺佳画”作品抛开传统的布图局限,利用客观事物与主观思维的结合,使画面气韵生动、祥和。
     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了国画色彩受制约的一面,大胆地运用自然界所产生的奇妙色彩揣入到现实的人物画境当中,在表现效果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肤色的布置,笔触细腻,用色均匀,体现了人物形体的质感。
     翰艺佳画来自于民间又立足于民间,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清新的甘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基本功,创作了一幅幅“人间仙境”,与喧嚣的市井和横流的物欲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给人们创造了神奇而雅致的唯美空间。
     翰艺佳画是个奋发向上,勤奋务实的专业艺术创作群体。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为世人奉献出更多更优美作品。
相关评论  
您还没有注册登陆,无法使用评论功能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294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