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您正在浏览 翰艺佳画 书画作品
 
苏州枫桥  
 相片于 2009年10月12日 14时40分31秒 上传到本网翰艺佳画艺术频道   编辑: 画香亭园   新窗口浏览    浏览次数: 6816
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如需转载本网内容,请您邮件、电话或QQ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盗链,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版权归翰艺佳画及原创所有。
上一张相片 : 光孝寺   下一张相片 : 华严寺
 
相关信息
苏州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之后,千百年来,凡来苏州的游客,都要来此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

  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作为枫桥景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江枫洲已建设完成,江枫洲主要围绕《枫桥夜泊》的古诗意境进行开发建设,不仅使江枫洲的风貌融入景区古寺、古桥、古街、古关、古运河形成的独特意韵中,而且还形成了一批新景观。北区以江枫洲枫桥北街为主景,主要凸现古代市井特色;中区建造了大型古戏台和漕运博物馆,展示古代漕运历史;南部则以绿化建设为主,建有江枫草堂和水码头。

  江枫洲与寒山寺隔水相峙,相映成趣,游客在这里可以拍到具有《枫桥夜泊》意境的照片。

  枫桥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出名,但据考证,张继诗中的枫桥其实应该是寒山寺门外的江村桥。

  交通:乘游3线、3、6、9、17、21、31、301路车可达。
  开放时间:7:30——18:00
  江枫洲门票:25元
  诗里枫桥独有名
  康志保

  江南水乡名城苏州,有桥约300多座,而被诗人墨客吟诵最多的是枫桥。因而,明朝诗人高启(1336—1374)在《枫桥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正如诗中所言,令枫桥扬名四海的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诗,名曰《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据说,这是诗人张继赶考落第,郁郁回乡,途经此处,挥毫写下的诗篇。诗中把旅途中的愁容与周围幽美的深秋景色,如音画般地描绘了出来。弯月、客船、江枫、渔火、乌啼、钟声,有明有暗,有静有动,有音有画。短短的28个字,写出了一个悠远旷达、逼真深刻的意境。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桥字,但全篇都是紧紧围绕着桥来写。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也使枫桥名声大振,中外闻名。

  枫桥,旧称封桥。位于苏州西北七里小镇枫桥镇,横跨于运河支流之上。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宽4.2米,跨径10米。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据史略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与枫桥毗邻的是寒山寺,始建于梁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唐时名僧寒山在此任过住持,遂将枫桥寺易名为“寒山寺”,至今在大殿佛旁嵌有寒山子诗36首。

  枫桥自张继之后,为历代诗人所歌咏。晚唐诗人杜牧在《怀吴中冯秀才》中写道:“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南宋诗人俞桂在《枫桥诗中》说道:“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宋代大诗人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六月赴蜀途中经过枫桥时所作的一首诗是《宿枫桥》,诗云: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南宋时被称为是田园诗人的范成大(1126—1193)也曾写过一首诗,名为《枫桥》:“朱门白碧枕湾流,桃李无言满屋头;墙上浮图路旁堠,送人南北管离愁。”

  明代诗人高启在《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中写道:“正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明代著名大画家唐寅(字伯虎)也以七律写了一首枫桥的诗,名曰《寒山寺》,诗中写道:“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乌。”

  清代诗人姚配写的一首诗是《夜过寒山寺》,其中两句为:“只有疏钟添客恨,潇潇暮雨过枫桥。”据《秋灯丛话》记载,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蒙蒙雨夜中去感受枫桥情趣,诗兴大作,写绝句两首,其一曰:“日暮东塘至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其二曰:“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唯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这些不同年代,不同风韵的诗作,无疑使枫桥更为光彩照人,但最突出的还是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这首诗曾在寒山寺东有一座诗碑,素为寒山寺胜景,令世人所看重,可惜几度兴废。1993年重新用汉白玉刻制了一座新碑,高0.6米,宽1.1米,由全国第四届书法比赛一等奖获得者84岁的老书法家瓦翁书写,由被誉为“江南碑刻第一刀”的名家时忠德镌刻,现已成为一个新的景观。

  寒山寺的“夜半钟”,初为唐代所铸,可惜早已失传。明嘉靖年间,重铸巨钟,并建有钟楼,声音洪亮,可达数里之外,但后来流入日本,康有为有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以后,虽又送回一钟,但已不是原物。现在悬于寒山寺钟楼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年仿旧钟式样重铸的,钟高一人,需3人合抱其周,堪称巨制。

  “夜半钟声”的习俗,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现在每到年底,都有众多的中外游客来听钟声,特别是日本的多家旅行社,总要组织“元旦听钟声访华团”,多达数千人。他们在除夕之夜盘坐在寒山寺钟楼的广场上,一边背诵着张继的名诗,一边聆听着108下的钟声,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带来平安和好运。据说日本的小学生几乎都会背诵这首诗。在日本的青梅山国家公园里还仿建了一座寒山寺,亦建有钟楼与诗碑。1999年1月1日,苏州网站通过国际互联网直播“新年听钟声”活动,上网收看者近万人。此后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重要节目。

  一首写景诗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实属少见,真可谓是“诗里枫桥独有名”。

 
相关图片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画香亭园
五龙亭

五龙亭 画香亭园
岳阳楼

岳阳楼 画香亭园
滕王阁

滕王阁 画香亭园
佛香阁

佛香阁 画香亭园
北京故宫保和殿

北京故宫保和殿 画香亭园
玉皇阁

玉皇阁 画香亭园
普宁寺

普宁寺 画香亭园
苏州耦园

苏州耦园 画香亭园
退思园

退思园 画香亭园
  “翰艺佳画”一词的来源
      含义:翰艺佳画是当代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画流派。
     创始人:杨佳翰
     画派履历及风格:翰艺佳画是在中国传统国画基础上,经过楊佳翰多年的刻苦专研,加上他特有的绘画天赋及艺术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探索与追求的道路上,楊佳翰借鉴古人、推陈出新,以严谨的态度,形成了一整套工笔人物画法。楊佳翰与妻子赵迅自付经费培养了赵思涵、赵思惟、王千方、王千木、张惠乔、王姊妃、王翊菲、郭苹萱、范钧源、李杰、刘松源、王丹、王一冰、祝广庭、王家兴等一批优秀学生,专攻国画,尤工人物全景画,这些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半路辍学。但这些有志青年在师父的教导下,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都达到了一定的专业绘画水平,形成了当代中国民间独有的书画艺术流派,也为《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形成了当代唯一没有美校学历的专业书画流派艺术团体
     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媒体选登报道,翰艺佳画为《百家讲坛》创作多幅历史人物肖像,已合作多年。其作品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
     翰艺佳画流派的作品多以工笔人物为主,背景以山水、花鸟、界画等全景布图。翰艺佳画的绘画风格有别于时流的古板习气。在创作上,人物与自然相融为一体,将诗文画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与文化同步的魅力所在。
     翰艺佳画流派作品意境多数以中国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及民间传说为主(如:《镜花缘》、《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上古神话》等),还有佛教、中国道教的宗教人物都属于翰艺佳画研究创作的题材。
     翰艺佳画在人物造型上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描绘不同的形象,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及个性的塑造上展现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其线条流畅,圆韵曲折,顿挫劲利,不同于其它派别的手法表现;精细的染色,更能与西方油画媲美。从意境的构思上,“翰艺佳画”作品抛开传统的布图局限,利用客观事物与主观思维的结合,使画面气韵生动、祥和。
     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了国画色彩受制约的一面,大胆地运用自然界所产生的奇妙色彩揣入到现实的人物画境当中,在表现效果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肤色的布置,笔触细腻,用色均匀,体现了人物形体的质感。
     翰艺佳画来自于民间又立足于民间,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清新的甘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基本功,创作了一幅幅“人间仙境”,与喧嚣的市井和横流的物欲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给人们创造了神奇而雅致的唯美空间。
     翰艺佳画是个奋发向上,勤奋务实的专业艺术创作群体。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为世人奉献出更多更优美作品。
相关评论  
您还没有注册登陆,无法使用评论功能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296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