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您正在浏览 翰艺佳画 书画作品
 
《采薇图》  
 相片于 2009年08月26日 09时35分03秒 上传到本网翰艺佳画艺术频道   编辑: 画香亭园   新窗口浏览    浏览次数: 4418
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如需转载本网内容,请您邮件、电话或QQ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盗链,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版权归翰艺佳画及原创所有。
上一张相片 : 《月下赏梅》—陈枚   下一张相片 : 《罗汉图》
 
相关信息
《采薇图》
 

  【名称】宋李唐采薇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卷,绢本,设色,纵:27.2厘米,横:90.5厘米。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作者着墨不多,就把伯夷、叔齐在特定环境下的神 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大约属李氏晚年作品。本幅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后幅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的题记。《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

  靖康二年(1127),金人灭掉了北宋,不仅活捉了徽、钦二帝,还俘获了一大批包括宫廷画家在内的能工巧匠,其中就有这幅《采薇图》(见图)的作者,被后世誉为“南宋四家”之首的大画家李唐。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金人虽生性粗犷却很注重文化修养,对于俘获的北宋文人只要学有所长,就会给予相当的礼遇,对宫廷画家更是待遇丰厚。据《金史》记载,金国宫廷“于秘书监下设书画局,又在少府监下设书画署”,在“裁造署”中也“有绘画之事”。以李唐当时的声望地位,在金国不仅可以衣食无忧,就连创作条件也肯定优于内忧外患、兵燹纷纷的北宋。可是,他却在去往金国的途中逃跑了。逃跑的理由很简单,他是宋国臣子,他要忠于国家,他不能够为“外族”效力。

  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李唐舍命南逃的举动还是应该称道的。中华民族虽然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但金国对北宋的战争毕竟是不正义的。从李唐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的立场和气节。正是因为他自身所具有的这种民族气节,才会鄙视那些甘于为金国效力的北宋臣子。于是,他创作了具有讽刺与警世意义的《采薇图》。

  这幅《采薇图》为绢本,淡设色,纵27.5厘米,横9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决定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坚持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坚持不受,说他不能违背父命。为了让弟弟叔齐从容继位,伯夷悄然逃走。得知此讯后,叔齐也义无反颐地放弃了王位,随兄而去。多年后,二人投奔西伯侯姬昌。恰值姬昌去世,他的儿子号称武王,正在积极准备进兵讨伐商纣。二人立刻赶到武王马前制止。但武王未听,夺取了政权后,天下改称为“周”。伯夷、叔齐深以为耻,决心不再吃从周朝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于是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靠着采掘些野菜度日,最后饿死在山里。他们这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行为得到普遍推崇。李唐以此为题就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讽刺。

  《采薇图》画面的气氛肃穆、凝重、萧瑟。最前面的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树干奇崛如铁、挺拔坚硬,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作者有意将这两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树布置在画面最前端,或许就是对画中人物性格的比喻与写照。 在枫树后面的石壁上有两行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由此可知作品的主题。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一块巨大的岩石光滑如砥,石上有二人相对而坐,这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伯夷与叔齐。正面的一位抱膝安坐,神态老成持重的男子,大概是长兄伯夷吧?此时,他正侧着头仔细聆听着叔齐的谈论,表情庄重肃穆,眉宇间仿佛还带着许多的忧虑,似乎正在追忆故国往事。叔齐的形态略显活跃,他身体斜倾,右手撑地,左手探出二指,像是在向兄长诉说着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种种罪状。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评价这件作品时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现在看来,确有同感。

  李唐的人物画是学李公麟的,从这件作品的用笔上可以见到一些端倪,但更多的还是艺术成熟期的自家面目。人物的衣纹勾画用笔顿挫有力,线条硬朗干净,具有“折芦描”的意趣,笔势起伏跌宕,变化幅度虽不是很大,但动感强烈。细细品味,我们可以窥视出作者在运笔时那份难以平静的心情。古人说:“喜画兰,怒画竹。”李唐在这件作品中的用笔有些“怒画竹”的味道,心中的郁闷与对“投降派”的不忿随着笔势的游走尽情地宣泄出来。这幅《采薇图》就是一幅寄托着作者真实感情的佳作。在用墨线勾勒之后,作者又将画中人物的衣纹用淡墨再次勾勒,而后略加渲染,显得既饱满又富有韵味。这种技巧既新颖又传神。虽然这是一件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但山石树木却占有很大比例。山石以粗细不均的硬笔线条勾勒,而后在阴面与侧面用大斧劈皴表现出阴阳向背,笔势迅急沉稳,质感强烈,给人的感觉痛快酣畅。

  树木的画法颇具新意,那株松树只是用重墨粗笔勾出树干,然后略加些鳞纹,再以浓淡不同的色彩晕染,显得苍劲浑厚。松针在勾勒之后再用青绿色重新描一次,用笔挺拔爽利,线条虽短却充满劲力,显现出一派繁华茂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细节处理上,李唐也是颇具匠心。浓重茂密的背景衬托出两个身着淡色衣装的人物,使主题尤为突出。岩石后的峭壁悬崖,松树上缠绕的古藤,营造出一派荒芜寂静的场面,这或许是荒山之中人迹罕至的偏僻角落。它不在周朝的辖治之内,那么,这里的野菜、野果也不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了。摆放在二人面前的篮子和镢头是采薇的工具,作者着意刻画这一小小的细节,不仅更加突出主题,更使画中人物有了一种怡然自得、随遇而安的情致。一条逶迤蜿蜒的小溪从崖下流过,使构图更加丰满,画面豁然开朗。小溪的流动不仅使视野中的景物显得宁静、肃穆,同时也增强了虚实对应,作品也显得更加自然灵动。

 
相关图片
携琴远眺图

携琴远眺图 画香亭园
麟堂秋宴图

麟堂秋宴图 画香亭园
竹院品古图

竹院品古图 画香亭园
蕉荫读书图—吕彤

蕉荫读书图—吕彤 画香亭园
吹箫图

吹箫图 画香亭园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香亭园
锁谏图

锁谏图 画香亭园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一)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画香亭园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二)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画香亭园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三)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画香亭园
  “翰艺佳画”一词的来源
      含义:翰艺佳画是当代具有一定影响的书画流派。
     创始人:杨佳翰
     画派履历及风格:翰艺佳画是在中国传统国画基础上,经过楊佳翰多年的刻苦专研,加上他特有的绘画天赋及艺术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探索与追求的道路上,楊佳翰借鉴古人、推陈出新,以严谨的态度,形成了一整套工笔人物画法。楊佳翰与妻子赵迅自付经费培养了赵思涵、赵思惟、王千方、王千木、张惠乔、王姊妃、王翊菲、郭苹萱、范钧源、李杰、刘松源、王丹、王一冰、祝广庭、王家兴等一批优秀学生,专攻国画,尤工人物全景画,这些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半路辍学。但这些有志青年在师父的教导下,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都达到了一定的专业绘画水平,形成了当代中国民间独有的书画艺术流派,也为《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形成了当代唯一没有美校学历的专业书画流派艺术团体
     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媒体选登报道,翰艺佳画为《百家讲坛》创作多幅历史人物肖像,已合作多年。其作品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
     翰艺佳画流派的作品多以工笔人物为主,背景以山水、花鸟、界画等全景布图。翰艺佳画的绘画风格有别于时流的古板习气。在创作上,人物与自然相融为一体,将诗文画巧妙结合,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与文化同步的魅力所在。
     翰艺佳画流派作品意境多数以中国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及民间传说为主(如:《镜花缘》、《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上古神话》等),还有佛教、中国道教的宗教人物都属于翰艺佳画研究创作的题材。
     翰艺佳画在人物造型上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描绘不同的形象,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及个性的塑造上展现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其线条流畅,圆韵曲折,顿挫劲利,不同于其它派别的手法表现;精细的染色,更能与西方油画媲美。从意境的构思上,“翰艺佳画”作品抛开传统的布图局限,利用客观事物与主观思维的结合,使画面气韵生动、祥和。
     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了国画色彩受制约的一面,大胆地运用自然界所产生的奇妙色彩揣入到现实的人物画境当中,在表现效果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肤色的布置,笔触细腻,用色均匀,体现了人物形体的质感。
     翰艺佳画来自于民间又立足于民间,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清新的甘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基本功,创作了一幅幅“人间仙境”,与喧嚣的市井和横流的物欲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给人们创造了神奇而雅致的唯美空间。
     翰艺佳画是个奋发向上,勤奋务实的专业艺术创作群体。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为世人奉献出更多更优美作品。
相关评论  
您还没有注册登陆,无法使用评论功能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2179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