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会议》、《井冈山会师》、《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开国大典》……一幅幅熟悉的红色经典油画,见证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激情岁月,凝固了一个个辉煌的瞬间。1月28日,由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协作主办的《红色记忆展》亮相省博物馆一楼,46幅作品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此展览将于1月28日至3月7日免费向市民展出,将同荆楚观众一同回眸伟大祖国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与广大人民一起分享这些作品的丰富内涵及璀璨的艺术成就。
半个多世纪的跨越
这是向新中国60华诞奉献的一份厚礼:从《南昌起义》到《开国大典》,本次展出的46幅作品呈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其中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有27幅、反映抗日战争的8幅、反映解放战争的11幅,生动地再现了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佘志宏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军事博物馆馆藏的近现代艺术精品,油画创作的年代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据了解,这些经典作品也是第一次走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从去年开始在全国举办“红色记忆”巡回展,武汉是第七站。巨幅油画全部由21米长的集装箱车运抵武汉,全程恒温恒湿保存,油画投保金额达3亿元。
5幅油画曾上过中学课本
这些油画作品是军博50年来汇集高虹、董希文、靳尚谊、陈逸飞等一大批杰出艺术家的精心力作和传世珍藏,不少作品曾在全国及全军美展上获奖,其中11幅作品曾发行过邮票,5幅作品上过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人。其中,《八七会议》、《大别山农民起义》、《洪湖黎明》等油画描述的都是在我省发生过的革命事件。
艺术与历史的传承
欧风东渐,西方油画自近代才传入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油画虽然不及中国画有几千年深厚的传统,但火热的现实生活感染这新中国油画的创作者,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到艾中信《红军过雪山》这些早已成为经典的作品无不反映了艺术家们拥抱现实生活的热情。
新中国的油画题材鲜明,承载着厚重的现实和历史的主题,绝少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之作。军博历年来举办过许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的展览,需要画家结合展览创作出一些油画作品,用来描绘历史场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佘志宏如此解释:“比如当年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就需要通过油画来进行展示。”经过多年积累沉淀,这些作品日益显现出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据悉,此次“红色记忆展”的作品市场价值非常高,拍卖价格经常都是上千万,多为“国宝”级别。
《解放一江山岛》
彭彬:“ 别人拿枪 ,我拿画板”
1995年,新四军为了解放一江山岛,首次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形式,一改世界战史上夜间渡海作战的常规,在白天向一江山岛发起猛烈攻击。“这面红旗是通信员陈寿南插上203高地的,我记得我抱着画板,跟着部队冲上岛,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看着战友一个个在身边倒下。“《解放一江山岛》的作者、82岁的军人画家彭彬老人站在他的画作前,向大家讲述了他亲历的解放一江山岛战。“25分钟后,战友们占领了制高点,我就坐在那里画画。”回到北京后,他就创作了这幅《解放一江山岛》。
此次展览,彭彬老人共有四幅作品展出:《文家市》、《遵义会议》、《地雷战》、《解放一江山岛》,前三幅都是革命历史题材。
《我们一定回来》
孙立新:画中人物的现实照应
高2米,长4米的《我们一定回来》在此次展览中吸引了众多观众。这幅作品创作于2007年,是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展览所作。画面背景是备鞍的战马,先头部队已经出发,前景是一位指挥员与当地的老大娘相拥而泣,指挥员深沉牵挂的表情衬托着老大娘佝偻的身躯和白发,将送红军与盼红军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传达出悲壮、沉厚的艺术力量,情感呼之欲出。 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孙立新告诉记者,当年,为了创作好这幅画,他深入到江西瑞金等革命老区进行近一个月的采风。为了让画中人物更加逼真,孙立新访遍老区中的村民,给他们画素描。“红军战士当然很重要,但最能引起人情感波动的,还是老人和小孩。”孙立新说,他希望人物的动作和情感是隐藏在生活中,自然流露的,这样才不做作、不刻意。
《秋收起义》何孔德、高泉、纪晓秋、陈玉先
写实与写意的融会贯通
这幅作品的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他手拿斗笠,阔步向前的姿态豪情满天,微昂的头颅、深邃的目光、坚定的表情,显得高瞻远瞩。右侧一组行军的战士,充满信心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中景肩扛梭镖的儿童和身着起义军服的士兵,回望领袖的欣喜神情,充满景仰之情;左侧齐步向前的两名赤卫队员,肩扛土炮,身背大刀,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
作品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充满时代的审美特色,场面恢弘有气势,主体人物高大突出,充满象征意味。造型具有戏剧效果,色彩浓烈,画面明亮,具有当年备受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典型特征。
“记忆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如此重要,而革命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画家饶湘平和黄德伟表示,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坐火车到北京看军事博物馆的画,是怀着一种朝拜的心理,原来只有通过找画册才能看到的作品,今天终于看到原作。“中国的历史跟你们每一个人有关。”这样的画展,对于怀有艺术梦想的画家和老百姓来说都是珍宝,这些画作很珍贵,将被载入史册。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