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资讯频道>>>明清后鸡题材绘画技法成熟 画家寄托情感
猜你喜欢的新闻 
 逛美术馆过文化年成热门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书法的“灵性”从何而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消夏图》 简析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黄宾虹篆书艺术略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手收藏翡翠要注意这几点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方平《名茶帖》雄峻流丽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昔日“四体碑范” 今日谁与争锋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和田玉收藏也是“一白遮百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为什么雕花好的翡翠价值反而不高?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统工艺结合时代要求 全国首创根雕标准浙江开化颁布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时代·印痕”中国大庆工业版画作品邀请展亮相北京炎黄艺术馆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海外神秘中国古画身世揭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小楷、隶书、行书、草书临帖技巧,果断收藏!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书画,是一次没有终点的灵魂探索之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海南黎族织锦搭文创“快车”传习“加速”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呈现完美人体?《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研究解剖和人体比例的成果总结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民间艺人巧绘“莫高窟”:将敦煌壁画搬上黄河奇石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女画师穿越戈壁“无人区”采矿石:传承千年敦煌岩彩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90后”侗族插画师:传承民族文化之美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郎世宁画完这13张画,乾隆迅速将其密封,并下令偷看者处死!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明清后鸡题材绘画技法成熟 画家寄托情感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7年01月29日 20时56分36秒   来源: 新快报(广州)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5458 人次 【打印】 【纠错


 清乾隆 掐丝珐琅天鸡尊


 清 粤绣潘秋云制官上加冠插屏


 明宣宗《画子母鸡图轴》


 明 吕纪 《寿祝恒春》

  画家对此题材乐此不疲,因鸡有“吉祥”之意

  明清以来直至百年内,各具风貌的花鸟画家使这个时代辉煌灿烂,在这一时期,鸡题材绘画作品创作技法日渐成熟。此外,画鸡已不仅仅只为了物象的再相,更有画家心中情感的寄托。明代唐伯虎在画鸡后曾题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声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一表画家借“鸡”抒情的意境。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明清时期是鸡画题材纵深发展的阶段

  历经宋元两代的成熟与变革以后,有关鸡画的创作渐趋丰富,有研究学者表明,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明清时期正是锦鸡题材纵深发展的阶段。

  但值得一提的是,锦鸡题材作品只是受到了花鸟画科的变迁影响而有了更大的发展,其变化都源于社会背景变化之下的艺术发展。对此,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也向记者表示:“有关画鸡题材在明清画家中仍是一个小众的范畴,专门以鸡画见长的画家并不多见,多为花鸟画家为兼擅画鸡。”

  例如擅长画鸡的应数明代花鸟画大家周之冕。他的作品中多表现禽姿鸟态,如在其《竹鸡图》中,一只大公鸡在竹林间的草坡上觅食,前方似乎发现了猎物,不禁抖擞精神,瞪大双眼向前飞奔。整幅画面,皆以水墨写意法而为之,公鸡的神态也真实生动。

  沈周的水墨开启了写意花鸟画的潮流

  自明代开始的画鸡作品,主要呈现的有两种不一样的风格。

  一种是由明“院体”倡导,将宋“院体”的工整富丽与放笔写意相融合的工写结合风格 ,与宋代无异,从事此种风格绘画的多为院体浙派画家和职业画家。对此,朱万章也表示了认同,“因为鸡有五德、 鸡 有 吉祥 之意,故明清时期的画家对此题材乐此不疲,受到很多画家尤其是职业画家的追捧。”

  其中,不得不提的有明代宫廷画家吕纪。他的《榴葵绶鸡图》,既保存了一贯的皇家风范 ,又兼具纵逸恣肆的笔墨意趣,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花鸟画的新格局。其风格影响之广,也扩展至其他艺术门类,如瓷器纹饰,清代康熙年的青花凤尾尊上,还可看到以这种风格描绘的桃菊雉鸡图案。

  而另一种,则是明沈周开创的写意禽鸟画风格。此种绘画风格,也多为文人画家所喜。在题材上,沈周以前,历代画鸡作品中, 最受画家青睐的是鸡雏,但自从写意禽鸟画出现以后,人们发现笔墨更适于表现家鸡的形象。逐渐,家鸡代替了宋以来一直在题材上因羽毛美丽而占主导的雉鸡 , 成为画鸡作品的主流,这不得不归功于沈周。

  此外,相关研究显示,沈周运用以墨代色的写意笔法 ,还为禽鸟画创造了新的绘画语言。沈周的水墨写意花鸟,师法元代文人水墨画,又与个人苍率、浑厚的笔墨相融合,形成了欲放未放,似放实收的文人写意风格。这种画法后来被陈淳继承发展,开启了徐渭乃至石涛、八大和“扬州八怪”的写意花鸟画的潮流,一直影响和延续到清末“海派”和近现代的绘画,可见其影响深远。对此,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丹霞也曾表示,“沈周的写意花鸟,在画史上占据了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

  例如明代画家陈嘉言所作《鸡鸣图》扇页中,描绘了破晓时分, 一只雄鸡早已昂立在草坡上引颈高歌的场景。图中的小写意笔法 , 笔致细劲松秀 , 明显地受到沈周画风的影响。

  除此以外,“清初四僧 ”之一朱耷,同样也曾受过沈周影响。在其中年时分,曾画过一幅《竹石双鸡图》,但在他笔几并不刻意写生 , 而是追求“ 脱略形似 ”,鸡的造型皆以直率、方折而极简的墨笔为之。

  清中期后十二属相绘画渐渐流行花鸟画创作

  至于清代,在整体的风格取向上,有关鸡画题材作品传承了明代的精髓并且略有创新。例如在构图上,多取立轴式的构图形式,具有边角构图的特点。画面多描绘湖边坡案的景色,鸡则多立于轴线上。此种布局与明代的绘画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差异。

  此外,据杨丹霞描述,清代以前以十二属相为题的绘画并不多见,清中期以后,此类题材却渐渐流行于花鸟画创作中。如清代画家蒋璋作于乾隆二年的《地支十二生肖图》册,即以纸本墨笔画十二生肖,而且均未画背景。其中“酉鸡 页画雌雄鸡一对并雏鸡二只,并以草书法赋形,笔致劲利,随意性很强但神态逼肖。

  但事实上,除了一丝创新,在清代有关花鸟画依旧分为“两派”,而“两派”之中,也各有差异。其一是民间绘画,其二是宫廷绘画。

  在民间绘画方面,有洋溢着热烈、绚丽的世俗生活情趣的鸡画作品。也有朱耷等一辈画家以的孤高、冷峻的出世理念所绘的极简水墨。

  在宫廷绘画方面,清代基本沿袭了明代宫廷绘画的传统,例如清代的职业画家沈铨,师法胡湄,兼习吕纪工整细致的画风,题材多为吉祥寓意的凤鸟、猴、鹿和锦鸡等。

  值得一提的是,其画作还深受日本人的推崇。此外,宫廷绘画随着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等西方画家的到来,有关鸡画题材作品还出现了中西融合的绘画特色,而此种西洋画风格也无可避免地影响至民间。

  如“海派四杰”之一的画家任颐,其作品《棕榈鸡图》,画了竹篱墙内棕榈青翠欲滴,篱外神态据傲的公鸡阔步之场景,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这幅画画家充分利用水和胶的作用,鸡毛用浓墨渲染,鸡尾以运笔速度极快的干擦而成。全图色彩明澈澄亮,清雅和谐,几近西洋水彩效果。这是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融合。

  而提及任颐,不得不说的还有,在杨丹霞的研究资料中表明,其创作以鸡为题的传世绘画作品,是历代画家中最多的。此外,任颐在鸡画取材上,重续了宋、明两代“院体” 画中对雉鸡描画的余脉,擅用纯熟、飘逸笔致以及合乎时人欣赏品味的色彩表现,使得他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推崇。

  而在潜心古代书画传统创作方面,值得一提的有清末民初的山水画大家陆恢。其作品多以摹古见长,在师法恽寿平遗意的基础上也加入了任伯年的风格,并且在他的画面中,均能显露出其对于禽鸟描述的细致观察与写生。如在画作《雄鸡图》中,在花朵掩映的湖石上,一只雄鸡正侧首觅食,姿势奇特。作者在刻画雄鸡的姿态上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视角,图中雄鸡灵活警觉的姿态,真实传神,似乎能使人感觉到它的健壮和机敏。此外,其笔下的花石和雄鸡的画法以“没骨法”为主,渲染清雅,赋色淡冶,十分吸引人。

上一篇 : 正月贴鸡画是古代风俗 鸡吃梨图案寓意最吉祥   下一篇 : 杭州:艺考生春节备考忙
  相关新闻 (绘画
 
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现状
逛美术馆过文化年成热门
《消夏图》 简析
工笔重彩画助力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的“活”力工程
  热门新闻 (绘画
杨佳翰的历史人物画与百家讲坛
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谈美术
画家杨佳翰接受英国《上伦杂志》电话专访
满江红
自闭症画家描绘假想城市 展惊人细节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3869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