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小鸡觅食》
日前,“清白传家―――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情愫”陈列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众所周知,北京画院是齐白石画作收藏的重镇。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继分别展出齐白石的草虫、人物、梅兰竹菊松、山水、水族、花卉、书法后推出的又一个主题性展览,共展出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蔬果题材的作品90余幅,最早的一幅有年款的是1922年所作的《石榴》,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作品是第一次面向广大观众展出。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时常用的画题。画家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他一生最留恋的日子,是他远游后的1909年到1917年的那段生活,后来极喜以诗歌、画作、印章来怀念那段有田地有房屋、子孙满堂、自给自足、享受着自由劳作之欢愉的快乐时光,赞美清贫而安详的农家生活。而且,他虽然早就定居北京,但他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始终萦绕于心,于是便常画最具人民性的普通蔬果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并常题上饱含深情的句子,《芋苗》上的“白石山前种芋苗,家书报道锁荒烟。客中逢友犹夸说,燕市无愁已十年”,《画菜》上的“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以及“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寄托。
在各类蔬果中,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丝瓜、竹笋、菌子、辣椒、南瓜、芋头等,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最最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浓浓乡思。他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之所以雅俗共赏,是由于画家对生活极端热爱,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寄寓真情实感。这个特点,在他的蔬果类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画家具有齐白石这种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在将普通平凡的事物入画这个问题上,齐白石达到了画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多样的极限。
本次展览的作品以创作年代顺序为主线,深入体会这些富于哲理且蕴涵着故事的画作,观众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定居北京后的齐白石的内心世界。展览还同时展出了赵之谦、恽寿平、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作品,更有助于勾画出齐白石绘画借鉴古人、拓展新意、升华意趣的脉络。另外,“我生无田食破砚”、“千头木奴”、“梨花小院思君”等齐白石常用印章实物亮相展厅也是此展的一大亮点。 (记者 陈爱义)

2011年7月8日,“清白传家——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情愫”陈列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这是北京画院继齐白石的草虫、人物、梅兰竹菊松、山水、水族、花卉、书法后主办的第八个系列展,共展出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蔬果题材作品近九十余幅。
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蔬果类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类,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在蔬果中,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丝瓜、竹笋、菌子、篱豆、辣椒、南瓜、芋头等等。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蔬果类作品中最早一幅有年款的是一九二二年所作《石榴》,是年距齐白石定居北京的一九一九年正是第三个年头,虽然他经历了五出五归的历练,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时刻萦绕在脑海,对于那些曾经维持齐白石和家人生计的蔬果,他是很难忘怀的——“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题《画菜》)“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而作为画家的齐白石,这种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绘画了,因此他画了大量的以蔬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齐白石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齐白石选择了最具人民性的蔬果作为寄情之物,在当时尚未达到温饱的社会中是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农家的主要食品,其种植、收获以及加工等都曾经是齐白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删除草木打虚花,却笑平生为口嗟。新种葡萄难满架,复将空处补丝瓜”。这之中的种种经历都给齐白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丘香芋暮秋涼,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人们於此也可以品味到农家的风味,似乎也能看到日暮下的袅袅炊煙。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感人、雅俗共赏,是由于他对生活极端热爱,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这在蔬果类作品中尤为突出。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齐白石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在把普通平凡的事物作为画材上,齐白石达到画史上从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极限。

展览以“清白传家”为主题道出真情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而“以农器譜传吾子孙” 是齐白石的一方印章。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世家,独以白菜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认为“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画面洋溢的“蔬笋气”为荣。齐白石最留恋的日子,是远游后的九年“清贫”生活(1909——1917)。以吟诗、作画、刻章回忆那段有田地房屋、子孙满堂、自给自足享受着自由劳作的欢愉;赞美的是清贫而安详的农家生活。老人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劝导着后辈做人处事朴厚的价值取向。本次展览经过精心策划,作品按创作年代顺序为主线共展出北京画院典藏绘画精品九十余件,大部分作品有些展品是首次公诸于众。有些作品蕴含着故事,富于哲理,是我们深入了解定居北京后的齐白石内心世界的“心电图”。展览辅以赵之谦、恽寿平、任伯年、吴昌硕等作品显现齐白石绘画借鉴古人、拓展新意、升华意趣的脉络。

蔬果作品中透露出的饮食偏好是白石老人长寿的秘诀
齐白石享94岁高龄,他不仅长寿,而且晚年一直很健康。
齐白石出身于穷苦人家,幼年时期常以芋头、白菜等食品充饥,晚年虽然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生活上仍然清淡简朴,很少去应酬赴宴。他常吃的是虾皮熬白菜,睡的是木板床。展览中有一幅《白菜冬笋》题跋中写道:“曾文正公云: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这样说来,齐白石真可谓是健康的美食家。 画画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对老年人健脑健体十分有益。齐白石朝夕作画,从不间断。在《南 瓜》中写到:“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借山老人白石。”
这种动静结合的养生锻炼、以素食为主的膳食习惯是齐白石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