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而举行示威。次年,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决定,为促进国际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1911年,在著名妇女领袖蔡特金的推动下,各国首次举行纪念。1924年,我国妇女首次在革命中心广州举行纪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三八妇女节被定为法定的纪念日,全国妇女按国家规定,享受半天假日,参加特别为她们组织的各种活动。 
   妇女节    尼泊尔把妇女节定在〈游尼历〉4月,历时3天之久。那几天,首都加德满都东面的帕苏帕蒂成了妇女的天下,成群结队披着红纱丽的妇女聚在那里,对神唱赞歌。一些平日受丈夫欺凌的妇女就趁节日到神庙“绝食”,直到丈夫对神发誓不再欺负她们时,“斗争”才告结束。我国高山族的妇女节没有固定的日子,由村里的妇女们共同临时决定。到了节日那天,未婚的姑娘邀集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越野赛跑,到山里去采野花。谁先跑回来,而且能采到艳丽奇特的花朵,谁就会受到村中人们的喜爱和称赞,并能得到许多奖品,同时,这也是小伙子们挑选意中人的美妙时刻。 
   女孩节和姑娘节    在日本,3月3日是女性婴幼儿时期的节日。在女孩出生后的第一个3月3日,父亲为女儿买一套玩具,同时邀请亲友一起欢庆这个节日。3月3日,也是日本传统的“姑娘节”。日本人认为:桃花初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是勇气和女性美的象征,帮选定每年3月3日为“姑娘节”,也被称作“桃花节”。这天,姑娘们都放下手中的活儿,尽情收拾打扮,穿着漂亮的节日盛装,走亲会友,愉快欢度自己的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是我国湘黔桂边境侗族的姑娘节,这天,姑娘们载歌载舞,共制乌饭、糍粑,欢度佳节。 
   妈妈节    每5月29日,中非共和国首都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游行时,最前面的是国家军乐队,他们精神抖擞,吹着欢快的乐曲,走过观礼台。紧接着就是妈妈们的方队,妈妈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抱着自己的孩子。当她们走过观礼台前的时候,台上的国家领导人和外宾都向她们招手致敬。 
   母亲纪念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女性晚年的节日。它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省亲星期日”。这天,儿女们都要做各种使母亲欢心的事情,向母亲送上她所喜欢的礼物,致以节日的祝贺,并为母亲戴上红花,以慰母亲的养育之恩。如果母亲已经去世,他们就戴白花,表示纪念和哀悼。现有40多个国家都在举办母亲纪念日,但日期不是很统一。 
   母亲节    泰国把每年的8月12日定为“母亲节”。节日前,全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挑选“优秀母亲”活动;母亲节当天,机关学校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并将清香洁白的茉莉花作为“母亲之花”,儿女们双手献给父母,以表达感激之情。法国的母亲节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这天,数以万计的妈妈,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主妇节    希腊把每年元旦的第二天定为“主妇日”。这天,家里大小事都由丈夫承担,主妇可以心情玩乐,任意挑选爱吃的食品。  老婆婆节    在希腊莫诺克莱一带,流传一种“老婆婆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大慈大悲的女人,下午把最年长的婆婆找到广场,进行隆重的欢庆仪式。 
   巴布节    在希腊的奈雅巴达拉,有个十分热闹的妇女节——巴布节。这一天妇女们纵情欢乐,男人们则必须呆在家里料理家务,不得探听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被抓问罪。 女性节    法国在3月8日这一天,广场上堆放着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圆木,参加活动的女性要一斧将圆木劈开,做不到就会被淘汰。最后获胜的女性被称为“劈木女王”。 
   狂欢节    联邦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们在3月8日这一天,女权至高无上。身穿白大褂的洗衣女工“占领”市政府大楼,市长把象征这座城市权利的钥匙献给她们。 
   百女节    西班牙蒙尔赞诺镇,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那些订婚而未结婚的姑娘们身穿洁白的连衣裙,手擎花枝,登上镇外的小山丘,祈求将来夫妻和睦,生活幸福。 
   妇女求爱日    英国有个流传至今的古老风俗,每逢闰年增加的这一天(2月29日)为“妇女求爱日”。在这一天里,妇女界有权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地向自己属意的男子或犹豫不绝的情人求爱。 
   打夫节    印度农村流行一种奇特的节日——打夫节,又称“出气节”。打夫节虽已延续了几百年,但各地日期却不尽相同,由当地乡规民约自定。打夫节这天,妻子们个个喜上眉梢,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披上华丽的纱巾,找出一根保存得很好的“打夫棍”——一根两米长的竹棍,跃跃欲试。丈夫们则集中到一起,奏击乐器,唱歌跳舞,然后游行山村。下午,丈夫们都要用黄布缠头,全身包上厚厚的布片,随后喝下一些杏仁粉和掺有大麻叶的药酒,以此壮胆。等到村里鼓声一响,他们就手执水牛皮盾牌,头顶盛满鲜花的柳编盘子,一个个无可奈何地走进村里。丈夫们一走进村口,妻子们就一拥而上,飞舞竹棍打将起来。丈夫们谁出不准喊叫,不准躲闪,听任妻子们的竹棍雨点般落到自己身上,最多只能用盾牌稍稍阴挡一下,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懦夫。他们边挨打边走,直到广场为止。这还不算完,狂欢开始前,妻子们还要找到各自的丈夫打上一顿。有时打上了劲,妻子们也不管是谁的丈夫,乱打一气,也有要别人帮忙打自己丈夫的。晚上,伤痕累累的丈夫还得向妻子表示谢意。一夜过后,丈夫又成了家庭的主宰,妻子挨打受骂又成了家常便饭。 
   新娘子节    每年的9月12日到14日,是 北非摩洛哥王国的拉西地区的传统节日——新娘子节。节日里,在远离省城的地方选一中心地点布置成广场。在广场上,第一排人全是脸上涂着胭脂、画着图案的新娘子,她们身披羊毛毯,头上裹着漂亮的围巾,脚上穿着镶有金属亮片的绣花鞋;第直排是穿着阿拉伯白色长袍的男青年,即新郎;第三排是新娘子的父亲。他们依次每前后三人一行走到坐有工作人员的长桌旁接受问话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然后再一起走到省政府设立的办事机构帐篷前,接受政府官员的祝贺。下午两点,来宾应邀到广场专设的帐篷中就餐。这时,一对对新人在中央广场绕场一周,让来宾一睹她们的风采,分享她们的幸福和喜悦。 
   女儿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日,是我国甘肃省文县博峪山区藏族同胞的“女儿节”,姑娘们在节日里穿上节日盛装,由自己的亲兄弟陪同,带上美味佳肴,白天上山采花、对歌,晚上又和小伙子们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每年的9月1日,是四川省广元市的“女儿节”,节日期间,除开展传统的女子登高、游河湾、划凤舟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庆祝活动外,还举办盛大的商品交易会。 
   姐妹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到十八日,是我国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苗家村寨的姐妹节。按传统风俗,这几天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姑娘用野花和植物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煮成的。节日期间,姑娘们走亲访友,也要送姐妹饭。还要观看斗牛比赛,开展“游方”(苗族男女青年社交)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