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中华年俗-漫话春节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中华年俗-漫话春节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3月01日 18时59分46秒   来源: 中国网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4025 人次 【打印】 【纠错
   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时间生命意识、文化追求认同感,甚至是一种准宗教意识。在各种独特的春节仪式中,中国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的展示和表现;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具特色的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体现了这一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
                   
   春节的原貌与现在并不相同,事实上春节是在不断的历史演变发展中得以确立的。她主要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农历的岁首两项内容的联系发展中出现的。首先,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在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其次,古代的春节是立春之节,即二十四节气的首节,是一个迎接春天的节日;又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所以到了民国时期改用阳历,才把农历年叫“春节”。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从狭义上讲,一般就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又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霄节为三大高潮标志;因此,春节以农历岁首为界,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多月。岁首前有腊祭、祭灶、祭祖、除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有吃年夜饭、“守岁”等活动,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拜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一般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祝福的话,互相祝贺。而这时,新女婿一般都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日子一般选在年初三或初四。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又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在“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这已经成为过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新年里生活、事业步步高。而北方地区在此时则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既有相聚之意,用饺子象征家人团聚;又取“更岁交子”之意,以迎接新的一年。而喜贴春联、张灯结彩、守岁达旦、敲锣打鼓、送旧迎新等活动更加烘托了春节亲人团聚的热闹氛围。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现在为七天),来庆祝春节这个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些节日文化传入中国,并明显的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节日文化选择。一些学者如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另外北大清华的十博士在圣诞节期间也曾联名抵制“洋节”……这表现了部分文化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极度焦虑感。在笔者看来,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春节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继承原有内涵、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我们没有必要为西方“洋节”文化的“入侵”而拒绝其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我觉得西方的一些节日只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象外国人穿着唐装并不影响他们过圣诞节一样,年轻人过完圣诞节、情人节并不影响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然后给父母磕头拜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人们对待民族民俗传统的心态毫无疑问是不同的,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求人们固守自身传统而不是以一种开放的“视界”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现实的。也只有在这种全球“视界”中,春节才会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上一篇 : 吉祥民俗的起源   下一篇 : 年俗文化-对联的起源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4898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