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呼            朝鲜人亲戚之间的称呼与我国大体相同。对上司好称职务,但职务前一般不加姓,而是后边加上“同志”两字,加“外长同志”、“部长同志”等。对老师、医生及有知识的年长者好在职务后边加上一个表示尊敬的“nim”(相当于中国的“座”),对一般年长者称大伯、大妈、大嫂。对未婚的姑娘可直呼“姑娘”,对小伙子可称“dongmu”(和“你”含义相近),其使用范围,和中国目前流行的“师傅”一词大体相当。对子女、弟妹、朋友常用爱称,即不带姓只称名。如“善姬”、“哲洙”等。           2、礼节            尊重师长是朝鲜的一种民族传统,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公德。人们非常注重礼节修养,对上级、长辈、老师一定使用敬语,否则,会受到鄙视。年长者由以老为尊。老人在社会和家族之中具有决定性权威,而且这种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家庭中,每天早晚要向父母以上的长者问安。向长辈行礼时,双手要放于膝前,弯腰鞠90度的躬,递东西时双手奉上,对同辈或晚辈打招呼时微微点头。在路上遇到熟人,要视对方身份、年龄来决定用什么礼节打招呼,并且要和蔼地让路。晚辈见长辈,要么让出路来,要么在原地停留,让对方通过。进出大门,都要主动让年长的或有身份的人先走。出差到某地落脚休息,应首先去当地负责人家问候致意。朝鲜人自古就重视礼仪道德的培养,把违反礼节的行为视为不文明礼貌的举动。            3、禁忌            朝鲜语“四”字读音与“死”音相同,所以人们尽管避免使用“四”。朝鲜人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就因为“四”含不祥之意。甚至某些分队分组编队都忌讳“四”而改用其它数码代替。此外,习惯指人不能伸一个手指头,应伸出手,掌心向上指。招呼人过来,手心要向下。客人进门脱鞋,鞋头向内,如向外摆则会视为死者之履。           4、卫生习惯            朝鲜人对卫生工作十分重视,凡城镇居民,无论职位高低,每天早晨6点都会自动起来拿起工具到外边打扫街道,因此,首都平壤十分干净。穿着工作服不上街和不到电影院、剧场等公共场所,也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抽烟都到指定场所去,人们决不叼着烟卷上街、看演出,也从不乱扔烟头、纸屑。若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上街,也会被卫生警察带带走,帮助你去“打扫”个人卫生。          5、文明礼貌            朝鲜自古就以“礼仪之国”而著称于世。这一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更得到了发扬光大。教师、医生十分受人尊敬。对其他人一般不称先生,而对教师、医生一律尊称为“先生”,一般人在街上、路上遇见教师,不管认识与否,都会点头行礼。中小学生见了外国人都会主动问候,并主动行少先队的举手礼。乘坐公共汽车,人们主动排队,前门下,后门上,即使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大家也都这样做,从不见有人乱拥乱挤。朝鲜的地铁、公共汽车、电车,都无人售票,进站、上车只要往钱箱里扔一个10分的硬币或塞一张10分面值的公共汽车票(公共汽车票在副食品商店或百货商让发售)就可以了,从未见有人逃过票。 |
|
|
|
|